原文發表於Chanyu & Pink Fly Unit
作者:Chanyu


胡亂翻了翻書頁,就預感會有個輕鬆愉快的讀書經驗。有一瞬間想到《把妹達人》,不過謎男的「搭訕
For Dummies」已經像是極端的厚黑學講座,這本獵人與獵物角色完全倒置的呢?於是就想,不如找些段落唸出聲來給妻聽聽,她笑著說當然好,不過已經結婚的人還需要看嗎。我說就聽聽嘛,看有什麼好玩的。所以我翻到第一頁開始唸,配上聲調加油添醋,然後發現幾乎每一段都很有意思,而她則被書中所舉各種女生是怎樣搞砸愛情機會的失敗例子,逗得東倒西歪,開心的咧。

真命天子?Mr.Right長久以來不分男女,都喜歡幻想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白馬王子會前來把我從平凡無趣的生活中拯救出來,然而這樣的迷思,讓人總是抱怨「你(妳)怎麼不懂我的心,你應該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啊!」當事情不盡如人意時,永遠是最後一個才想到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銷售女王的鑽石戀愛學》想教的不是如何認定什麼人才是白馬王子,也並非要來破除真命天子迷思,而是當一名騎士翩然來到時,怎樣才不會一開始就把他嚇跑?而在雙方已經互相了解,覺得「就是他了」的時候,用幾號韁繩才好套得他死心塌地?潔絲.麥肯(Jess McCann)想告訴妳的不是用推銷耍花招,而是計劃。

其中我最認同的是,面對心儀的對象要抱持平常心,飢渴,NO!不動聲色,YES!在愛慕的人面前,往往就變得不是自己,患得患失,別人也很難看到妳的優點。就算這段感情行不通又如何?生命不會因此就跌落谷底。

其實,我相信書裡所列每個渴望擁有成功關係而不得的女人,她們心裡的顧忌、刻板印象、疑惑、忐忑並非獨有,男人在面對心儀對象的時候,也是抱著同樣想法。書裡的各種心理建設與實際行動建議,在我看來對男生一樣有效(穿桃紅色的運動服來吸引異性眼光除外)。

進一步來說,如果一個女生已經運用了SEE元素(微笑、眼神接觸、活力)來吸引你,男生們,怎可還遲疑著拘束腳步呢?再往回推,如果一個女生沒有顯露出這些訊號,男生依然可以大方地上前攀談,說不定正符合期待(笑)?或許用說的比較快,真的要行動時沒這麼容易,不過知道有些女生是很願意跟你交朋友只是害羞,也會增加男生革命十次總有一次成功的信心吧。

看完整本書,我的疑問只有一個:愛狄森(作者的朋友),妳的戀情到底成功了沒啊~

====================================

P.S. 感謝Chanyu活潑生動、幽默爆笑的心得,讓小編看完後心裡充滿歡樂~~爽 這次試讀活動有不少男生參加,當時小編心中就興奮莫名,很好奇男生會用怎樣的角度來切入,當然還有這些技巧男生看了會有什麼感受,結果出乎意料地,男生不但不會反感厭惡,反而都給予肯定,且覺得這些技巧對任何人都有幫助(事實上,這也是小編當初看書的感覺),真是太開心了!樂

話說我也跟Chanyu抱有相同的疑問呢~~~(愛狄森好像是所有朋友中最可愛的一個XD)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文發表於我長大要變成金剛芭比
作者:雨點點

銷售女王的鑽石戀愛學】,是推銷達人──潔絲‧麥肯在推銷的領域愈來愈專業、成功之際,
發現自己的戀愛生活也在成為推銷員後漸漸地改善。
她分析推銷與戀愛之間的關連,
進而進一步研究如何在感情生活中適當地使用推銷技巧,
而這些方法可以成功地幫助想要投入感情的女孩開啟新戀情,
吸引理想情人的注意,而進一步讓他願意接近妳;
或幫助感情面臨危機的女孩挽回情人,保持兩人剛開始在一起的熱情。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讓妳能夠成功地與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走到期望的好結果

戀愛對女孩子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多少女孩子像我一樣,從幼兒時期,就一直期待可以成為公主。 
少女時代曾經心儀的王子,個個都被自己嚇跑,
交往的男友,要說是王子,那王子的標準尺大概斷了

等等等,等到好幾個年頭過去了,才一驚... 
王子咧~? 
馬咧~? 
我怎麼連馬蹄聲都沒有聽到?  

這一堆問號不只是我,我身邊好多姊妹們都有, 
在我們都還一頭霧水的時候,她看到了!
每段愛情都像一場生意,妳不是成功把自己賣出去,就是被他找藉口退貨。

潔絲發現了很多她自己以及大多數女孩們在感情上常常忽略的事, 
也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感情生活的影響, 
在【銷售女王的鑽石戀愛學】中, 
她用輕鬆自然的語調敘述自己和姊妹淘們失敗或成功的戀愛經驗作為實例, 指出女孩在面對感情時常常會忽略的盲點 
然後再針對這些錯誤的部分說明應如何使用推銷技巧來加以改善, 
讀來非常淺顯易懂。 
這些所謂的"小技巧"並不是耍心機玩花招, 
只是讓理性引導循序漸進的計畫安排愛情的時刻表而已,也是用心經營感情的方法之一
 

又因為書本裡面引用的都是真實的小故事, 
當我因看到潔絲描述朋友們面對感情歇斯底里或做了某些可笑的行徑應當要噗哧一笑時, 
我真是一點都笑不出來... 
因為我在她們身上都看到了某一部分、某一時期的自己, 
我也曾經做過這些嚇死別人、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丫子的事情啊
不過先不要笑我,在這些血淋淋的案例中我好像也有看到妳()

整本書中,
潔絲就像閨房密友一般,
熱情又誠實地點出大多數人感情生活與觀念的錯誤,
她大部分的觀點都不會讓我難以接受, 
而她提到的技巧也都有趣到讓我躍躍欲試。
其中那些吸引“客戶”方法甚至還挑戰了我們亞洲婦女的觀念 
她鼓勵女孩們主動出擊,放下矜持,放開視野, 
先打開家門,多到外面走走豐富生活, 
再打開心門,主動展現微笑和眼神接觸,
 
才有機會與美麗邂逅。 

另外, 
我非常認同而且喜歡她在書中不停提點女孩們珍愛自己的部分 
從了解自己、愛上自己、包裝自己開始 
後面又進一步提醒女孩保留子彈,別操之過急。 
自己身邊也有朋友陷入戀情而忘記好好珍惜自己的例子, 
她們捨棄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付出在感情之中,
又流淚、又心痛,最後
只換來久久無法痊癒的傷痕累累。
“好好愛自己”也是我常常和姊妹們說的話, 
女孩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值得被捧在手心溫柔疼愛, 
真正愛妳的他一定會如妳自己一樣珍惜妳。 

因為女孩子對愛情特別嚮往,充滿許多想像, 
所以容易忽略現實狀況,

我們以為的戀愛,如夢似幻, 
就像那粉紅色的棉花糖一樣,輕輕柔柔又甜蜜,
以前我總認為,只要時間到了,愛情就會來報到,只要真心相待,一定會永遠在一起。 
最後發現為何還是有這麼多人受傷,又有這麼多人孤獨, 
原來, 
愛情如水,雖柔情但難以捉摸,需要技巧觀察引流,將之引到對的渠道,才可能在掌控之中。

但是,不要忘記了
 
這些小撇步只是吸引王子願意接進妳了解妳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愛惜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女人, 
並且以真心待人, 
能讓王子願意與你細水長流的,還是妳真正的內在。

Girls ~Are You Ready! 
快快使用推銷女王潔絲傳授的技巧幫助妳展開一場幸福的夏日戀情吧!!! 


==============================================


P.S.
非常感謝雨點點認真的心得文哦!打從報名試讀開始,雨點點就讓小編留下深刻的印象,真的很高興這本書不負雨點點的期待,帶給她滿滿的收獲。(事實上她太謙虛了啦,心得明明就寫得很棒啊!小編忍不住又畫了一堆重點...貓)

小編最喜歡的還是最後關於愛情的解讀。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戀愛中使用作者教導的技巧是種「心機」,但就像雨點點所說的,這只是一種構築「引流」渠道的方法,讓愛情能朝我們想要的方向前進而已。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好好充實自己的內在,並找出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人呀!

話說大家的心得文都陸續出爐了,一篇比一篇精彩,讓小編讀得大呼過癮啊!很感謝大家的踴躍參與,小編會盡快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的~ 請大家拭目以待! (還有一些被小編lag的『孤獨』心得...舌)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文發表於夏天走過義大利
作者:vernier

  

這是一本相信如果是有心理學背景的朋友看到,會感覺有如回娘家般喜悅的書啊!紮實的研究根基,鞭辟入裡卻明快易讀的語句,搭配著信手拈來的音樂家、作家、科學家等各個不世出又耳熟能詳的天才為案例故事,更隨時襯托著恰到好處的優美詩句為註腳。作者安東尼‧史脫爾以多年的浸淫與思索,讓我沈浸在書中世界不能自己,任憑孤獨的萬千氣象,帶領我進行一場與孤獨的對話。 


一直以來,自己在朋友或旁人看來雖是活潑的人,但內心裡總有一方期望孤獨的角落,在那個角落裡,除了我自己,誰都不想邀請進來。或是說,總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孤獨的人,也許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書寫文字的部分原因吧,在這個時刻,唯有自己;所有的聲音,只向內在求去,我挖掘那些平時無暇思考的問題,不斷自我探問反思,然後平日纏繞於心的那些想不透徹而留下來的鬱結之氣才終退散。


對於孤獨的思考,早從年少時即已開始,為什麼人總是既渴望親密關係又渴望能有一方孤獨的天地?為什麼在人聲鼎沸歡欣熱鬧的聚會人潮散去後,卻總是感受到最寂寥的情緒?為什麼總是「詩人不幸文章幸」,在遭逢過生離死別困頓孤獨,才激發出流傳千古的曠世名作?記得十年前的自己,還曾經跟一名好友深夜熱線,聊著孤獨與寂寞的定義與區隔,還有它們對我們自身的關係。因此,我懷抱著對《孤獨》書寫的角度與內容極高的興趣與期待下翻開此書!
  

只有愛和關係是唯一的救贖?!
 


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是要與旁人相處的,在群居的世界裡,我們或多或少需要旁人的協助,但是,只有愛和關係是唯一的救贖嗎?作者在書中以清晰易懂的語句,闡述諸如佛洛伊德、容格的觀點與波爾比(
John Bowlby)的依戀理論(心理學教科書多譯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等各個心理學大師的重要觀點。當然強制的孤獨也會帶來傷害,尤其童年時期的分離與創傷經驗,有時更會造成性格上的巨大影響,但孤獨有時卻也具有療癒的作用。這本書中,非常深入的探討與孤獨有關的各種面向,實在讓我收穫滿滿,書上更被我畫滿了滿滿的筆記,難怪書末尾貼心的出現幾頁空白只畫格線的地方,看著看著總免不了觸動起某些過往的記憶,於是忍不住的邊讀邊寫。我已經決定要把它放在隨手可取得的地方,隨時將書中論述拿來回味咀嚼呢! 


近代的心理治療,多半強調著關係的重要,但作者卻以孤獨的功能,以及許多極其孤獨的名人切入。書中描述許多作家、科學家、哲學家他們因能孤獨的與自己相處,專注在自己的世界中,因而能有許多文學上、科學上及哲學上的重要貢獻。自己覺得孤獨的有點心虛的朋友,不妨來看看書裡這些名人的故事,他們許多終身未婚,有的甚至連親密的朋友都很少,每天的生活有大半的時間只有自己,他們的故事,有的真的很叫我吃驚呢!但是他們的孤獨產生的火花,卻延燒到後世被千萬人歌頌。
 


誰說只要未婚就是敗犬,如果認真面對自己時,知道自己真正要的並不是一份充滿親密關係,工作事業甚至某項興趣更能讓自己滿足,又有何不可?!
(雖然愛與關係對我來說其實是人生的最優先順序,但身邊也不乏許多活得清楚自在、享受單身沒有伴侶的魅力女性呢!)

  人的一生始終都受兩種對立的力量驅策:一種力量使你傾慕友誼、愛情及任何親近的關係;另一種力量則驅使你獨立、遠離人群,或自主。~by《孤獨》 


但其實這兩種力量並非全有全無,而是拔河般的在我們心裡拉扯,有時渴望有人的陪伴,有時卻也渴望完全不受外界干擾,自己做著想做的事。而這種拉扯在兩人進入親密關係的時候,衝突也往往明白的顯現

 
身邊許多朋友熱戀的時候,總急於與對方共享自己的一切,而在漸趨穩定的時候,便開始需要獨處的時光來讓自己的頭腦清明。此時如果兩人的節奏沒有搭配得宜,常常聽到某一方抱怨另一方太黏,害他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吵著對方給自己一些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時光。但黏與不黏之間其實沒有標準定量,端看每對情侶各自交往的階段,與彼此對於親密相處與獨立自主放置的比重而定。我想男女朋友是否能長長久久,除了那些外在條件與對事物的價值觀外,對孤獨的認知與需要,應該也要算上一個指標吧我需要親密,同時也需要孤獨;當關係變成我跟你,我們都需要親密,卻也需要各自保有些孤獨的角落。
  
夏天胡思亂想時間:對「孤獨」的自由聯想
 


當你看到《孤獨》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會作什麼聯想呢?不妨在一分鐘內盡快寫下你所能聯想到的各種名詞、用語或畫面吧!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我作的迷你不負責不跑統計小調查結果摟!
  


熱血未婚美少女
A:男人、女人、成功、成就、享受
氣質未婚美少女
B:枯藤、老樹、昏鴨、悽悽慘慘戚戚、(一張圖片)一隻享受單身的貓坐在一輪明月的黑夜中(有沒有感受到很中文很古典的FU啊!想認識這位氣質美少女,歡迎留言啊~~)
已婚婦女
C:寂寞、獨木舟、森林、離婚、冰天雪地、小木屋、清明的靈光一閃
已婚男子
D:寂寞、傷心、孤單、自由、漂泊 


如預期中會出現些消極負面的字眼,但竟也顯透出孤獨的正面力量所在。半數的人覺得孤獨是享受的事,甚至也和成功連結到了(是因為站在頂端總是孤獨的嗎?呵呵~)。雖然接受調查的人不多,只有四枚,但結果非常有趣,竟然呼應了書中孤獨的各種樣態呢!你又做出了什麼聯想呢?歡迎對《孤獨》也有興趣的你,一起進入這個氣象萬千的世界!!
 


最後想引述書末尾放的一首詩,也恰恰是我讀完後的心情:

 
倉促的世界使我們與較好的自己

分離太久,也逐漸萎靡,

厭倦世事,膩煩歡樂,此時,

孤獨是多麼從容,多麼溫和。

by
華滋渥斯 


=================================================

P.S. 非常感謝vernier用心的心得文!寫得真是太棒了,滿滿的熱情,讓小編眼前一亮的註解... 看這篇心得,小編也是畫重點到手軟呀~爽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啦!
非常感謝大家踴躍報名『銷售女王的鑽石戀愛學』全文試讀活動,
試讀本將於明天(7/10)統一寄出
小編待會會再以郵件通知大家,
也請大家這幾天密切注意一下信箱,別漏收書囉!
若在下星期四(7/16)以前還未收到書,
麻煩回信通知一下小編,我們會盡快為您補書喔!

也因為試讀本寄出較晚,這次的試讀時間延後至7/28日
希望大家能夠在沒有「截稿」壓力的愉快心情下,
好好享受這本輕鬆有趣的書!

話說在這次報名者當中,男生不在少數,讓小編大吃一驚!
原來男生對這類「攻陷男人心秘訣」的書也很有興趣。
這讓小編更加好奇眾男生的讀後心得了~
不知從男生的角度來看作者給的種種建議,
會是一種怎樣的氣象呢?
(哇塞,真是迫不及待!)

好啦,不多廢話了,下面就來公布這次的三十位幸運兒。
不幸落選的報名者也不要喪氣,
下次若還有試讀活動,還是麻煩你們繼續報名喔!

vernier
流動瓶子
梅子
J.S.可樂
黑咖啡
謎之猴
盜妲
impuzzle

Adam

俞玲
瑰娜
小傑
著火布朗尼
Forever Fish
皓雪
海豚飛
chanyu
雨點兒
LUNA
咖啡飛
草妹仔
小丸
烏秋
企鵝
tinting
LUMA
Mendy
愛麗絲
reptile
八陽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文發表於流動瓶子之行腳紀錄
作者
:流動瓶子 


不論你屬於活潑外向或沉靜內向,每個人都偶爾需要《孤獨》時刻自我沉寂,有時候,空虛不快的感受並非慾望未被滿足,而是缺乏《孤獨》醞釀。

 
《孤獨》,對我而言,是本值得閱讀的書籍,雖然不是小說類的書,但是,讀後感觸頗深,千頭萬緒,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筆。一方面,書中呈現許多關於心理治療的迷失,對身為心理背景的我造成衝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是個《孤獨》需求極高的人,書中許多為《孤獨》正名的觀點,讓我在未來尋求《孤獨》時可以更理直氣壯。雖然,這本書的觀點並非是我全然接受的,但是,有不少值得從事心理治療的人省思之處,我想,我應該要至少推薦
10個以上的心理同學來看。而非相關背景的也別擔心,讓我們一同悠悠走入《孤獨》世界,願你們也能緩緩掌握開啟人生新境界的鑰匙。 


孤獨與心理治療之間
...
 


雖然偏離心理治療的領域已數年,但是,我猶記得念研究所期間,偶然在座位上偷聽到諮商臨床組上課的內容,授課老師主張「孤獨,在親密關係中是很重要的,學會孤獨自處,才可以讓你的兩性關係更圓滿!」雖然不知道老師的一席話,上課的同學作何想法,但是,當時正值失戀傷心期的我,卻索性不讀書,靜悄悄的趴在桌上反覆玩味這句無意飄到我耳裡的話。

 
今天,不論是個人治療或團體治療,大多數心理治療法的目標是在了解病人與過去的重要人物間曾經出了麼差錯,藉此幫助病人,使他在將來建立豐碩且較完滿的人際關係。─
─《孤獨》‧第 8  


這本《孤獨》寫於
1988年,為孤獨提出許多正向功能的解釋,但是,直至今日,多數人對於孤獨的想法,卻還是負面較多,特別是,如書中所提的,普遍將孤獨與孤僻畫上等號;另外,在心理治療方面,還是以解決「案主的人際問題為目標」佔大宗。過度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強調「幸福來自美滿的人際關係」或「愛可以救贖一切」,其實,往往也造成了現代人與他人互動時的壓力,殊不知,能與《孤獨》自處,其實才是邁向圓滿的途徑,因為,人生在世,最無可避免的,就是面對孤獨的自己,孤獨無所不在,排斥它,不如學著全然的接受它

 

十年前的那晚,我靜悄悄的在那偷聽別人上課,腦子裡卻思索著老師所講的例子。一個人在一生中,總是會經歷許多孤獨的時刻,即便擁有最親密的愛人,他終究無法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因為,他可能會在外地求學、工作、旅行、甚至,最終是死亡,人到頭來無可避免「孤獨來到世間,在孤獨的離開」,嚴格說起來,即使是心靈相通的愛人,他本來也就不是24小時,都陪伴在你身邊的,如果,缺乏獨處的能力,你最依賴伴侶不在你的身旁,你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你又將如何打發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間?無聊,找事做,覺得寂寞,或是,再找個臨時伴侶?

 
現代的心理治療師,包括我在內,判斷情感是否成熟,都以一個人能否建立平等的成熟關係為基準。心理治療師幾乎毫無意外地,都未曾考慮獨處的能力也是情感成熟的一面。─
─《孤獨》‧第 25   ....。然而,不論是少是老,態度的轉變都要借助孤獨,也常要利用環境的改變,因為習慣性的態度與行為會因外在的環境而積習更深。─ ─《孤獨》‧第 46  


學會孤獨自處,你才有機會思考
思考本身卻是極孤獨的一種活動(P38),也因此,我非常認同本書「人際關係的意義」、「獨處的能力」、「孤獨的用處」、「孤獨與氣質」、「第三個時期」的觀點,作者清楚點出了,人際關係外,每個人都還是需要許多其他層面的增進才會得到滿足,包含自己的興趣、嗜好、成就,而這些學習與創作,其實極需要孤獨時刻的整合,而,在遇到失去親人的痛時,也極需要獨處療傷。這與我們一般認定有良好人際關係才是圓滿的人生,或是,傷心的人需要陪伴的觀念相當不同。

 
節哀順變是一種困難、痛苦,而且多半是孤獨的過程;設法讓喪親者分心,可能沒有幫助,只會延緩這種過程而已。任何儀式,只要能凸顯死別的痛苦難忘,都是有用的儀式。─
─《孤獨》‧第 45  


那晚老師的話之所以如此衝擊,我想,是因為,長久以來,我都一直非常沉浸在孤獨的狀況,但是,卻無法認同也不懂孤獨所帶來的好處,所以,孤獨,始終讓我彷如活在雙面人的世界,它是如此必須,但又難以啟齒。然而,老師的那一席話,彷彿是鼓勵,也彷彿是猜透我的心思,那一夜之後,我反而能自在的獨自面對悲傷。在失戀過後,我一個人讀書、一個吃飯、一個人默默無語的待在宿舍,我就是孤獨,但是,我卻不寂寞,反而有更多時間享受孤獨,並獨自思索著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閱讀《孤獨》,我彷彿想起那段獨自一人窩在宿舍的生活,這段歷程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變化與躍進,也因此,當我看到書中提到「任何儀式,只要能凸顯死別的痛苦難忘,都是有用的儀式」時,感觸如此深刻,因為我清楚知道面對悲傷的情緒,徹底的痛苦與悲傷才是療癒的方法,逃避,往往只會延後癒合的時間

 

然而,人在遇到悲傷狀態時,其實是很難在他人面前自在的展露情緒的,因為這是極為赤裸且私密的,也因此,當他人面對你的悲傷時,可能常常也會顯得手足無措,或是,只是勸你別難過,然而這樣的宣洩卻是不夠的。似乎,總是得等到你有機會獨處時,你才有機會反思自己的悲傷,並思索其他的可能性。記得那段時間,有晚,跟同學出外買東西時,前男友忽然打電話來,一開口就說「好久沒有妳消息,好想妳...。」因為知道,我們再也不可能在一起了,心中難過,在馬路上,就這樣毫無遮攔的,淚水噗滋噗滋的就滑落下來,然而,我的同學什麼都沒有說,只是靜悄悄的拍拍我的背,默默的陪著流淚的我走回校園。第一次,我覺得很慶幸同學也是心理背景的,我們的訓練,讓我們更懂得包容別人的情緒,那種時刻,無語的陪伴,反而更有力量。

 
一個人如果有勇氣接觸並表達最深處的情感,同時還知道他不必擔心被拒絕、被批評,或是被視為異類,他的內心就常會出現一種重組或揀選的過程,並連帶地給他一種平靜感,也就是一種觸及真理最深處的感覺。
...
。分析師可以提供一種有安全的適當氣氛,但他的詮釋卻不見得必要。─ ─《孤獨》‧第31 


其實,所謂的心理治療說來簡單,陪伴個案重塑一個人際交往的模式,或甚至,陪伴他學習與孤獨共處,與內在對話。但是,其實很多人都不懂得孤獨的作用。提到孤獨時,有些人認為,只有「某些個性」或「需要悲傷治療」的人才需要,但是,作者安東尼卻說,不論是內向或外向的人,都需要有孤獨的時刻,最有趣的例子是『大多數人都會發現某些社交場合令人筋疲力竭,很希望有機會獨處,以恢復疲勞並「回歸自己」。社會的功能如果要順利運行,一個人勢必要在某些場合偽裝自己,累的時候也要顯出愉快的樣子,難過卻得面露微笑,或以其他裝腔作勢。這樣的掩飾令人心焦力疲』,如果在社交場合中要受到歡迎或至少不惹人厭,每個人或多或少必須配合環境偽裝自己,這顯然是無法避免的,然而獨處,卻可以使偽裝後的疲憊得到休息,所以,孤獨也非全然只屬於某些人才有的特權,而是每個人都會需要,但一直被忽視的一項功能

 

關於《孤獨》這本書,關於我的隨想
....
 


《孤獨》這本書,我覺得安東尼寫得不錯,但是,我比較無法認同「分離,孤立,與想像力的成長」、「死別,憂鬱,與修復」中,強調病理與孤獨的關係,其實這是我個人非常主觀的部份,因為,我老覺得,心理學總是太強調「孤獨與病徵」的關係,但是,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安東尼在論述孤獨時,必須兼顧孤獨各個面向,因此,難免必須討論一般心理學領域中,所受到關注的議題,雖然因為章節中沒有討論到健康心理學與孤獨的關係,而感到有些小缺憾,但是,書中在舉例方面,仍是相當生動,心理實驗推演出的結論也相當有說服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安東尼不單是個心理學家(他職業是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有豐富的文學與音樂涵養,書中看他將康德、牛頓、貝多芬等歷史名人一一頗析也挺有趣的。在論及這些名人時,安東尼反覆提醒「卓越的人長期忍受孤獨,但不覺得他們的生命無意義」,他試著讓讀者了解,人際關係的存在雖重要,但是,不是幸福唯一的來源,也希望藉此提醒讀者了解,孤獨不是負向的辭彙,而是每個人在性格上所追求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選擇,他同時也提醒我們,許多偉大的創作,多是透過這些名人孤獨的時刻而來,所以孤獨具有對創意具有貢獻。而這樣的觀點,對於一些很珍視自我孤獨經驗的人而言,真是展現出最大的包容與關愛了。

 
人類的靈魂並非堅不可摧,但是一些勇者卻發現,當他們身處地獄時,才得以瞥見天堂。─
─《孤獨》‧第87 


最後,分享作者書中所提到的佳句,希望與大家共享,願在追求孤獨自省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無懼的勇者
...

  

後記:我實在很喜歡本書的「第三時期」的章節,作者論述,每個藝術家所下的作品都有分三個時期,第一期雖展現天才但作品無可避免受到前輩影響,第二期建立風格並用作品說服觀眾,第三期轉而與自我溝通,作品不在專注於觀眾,而在與孤獨自我對話。這個真是個有趣的觀察,本書利用文學家與音樂家的作品當為分析實例,但,我腦中反而想的是許多電影導演的作品風格變化,覺得,似乎真的有這麼幾分道理呢!!因為想說的話太多,主題太繁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孤獨》來看喔!!



==============================

P.S. 非常精彩的論述!從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解讀此書,切入點自然與一般讀者不同,有更多專業思考與體會,讀來十分過癮!(小編作了一堆「重點」,就是那些紅字的部份啦)

關於第三時期那部份的論述,小編也很喜歡,最常想起的是古龍。大家可以自己拿欣賞的導演或作家來「套套看」,應該會屢試不爽吧。^^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文發表於發芽的爆炸小男孩
作者:WiDE 

有段很長的時間──大約三四年,我每天戴著耳機,踩腳踏車上下學,清晨或傍晚,來回兩小時,途中天馬行空。家裡人曾經不能理解,好好的校車不搭,為什麼非得在危險的公路上穿梭。沒什麼理由,我只知道,這段時間極為重要,甚至是疲累的一整個白天裡,生命最滿足的時刻,我想那就是孤獨的積極力量。
 

孤獨是什麼呢?對我來說,那是坐在教室裡,圍繞在友情中,陪在愛人身邊,卻能盡情地做自己的事。

《慾望城市》有一集,女主角凱莉交了新男友,同居到她的公寓來,愛情像變形蟲,此時的形態是焦慮,領域遭到入侵的凱莉不假詞色地要求個人空間,「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同住在一個房間呀。」「我要工作寫稿,你可以不要理我、跟我講話嗎?」凱莉不指望眼前的這個男人能瞭解,可是他卻貶貶眼答應了,然後自顧自做自己的事,凱莉的焦慮那瞬間消失無蹤,笑了起來,放下電腦,拉過男友給他一個深深的吻。孤獨也是一種自由,一種安全感,或是一種瞭解。
 


史脫爾在這本書裡一再強調,親密的人際關係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如若過度重視人際關係,倚賴外在事物,那當那些過去賴以維生的關係(或事物)反撲時,很容易就會憂鬱成病,而孤獨不是罪,恰是培養自我面對殘酷世界的一方良藥。史脫爾從孤獨的理論、成因、能力、用法、優劣一路講到孤獨對人類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孤獨》是一本習於孤獨、想瞭解孤獨或無法孤獨的人都值得一看的人文心理學。



P.S.感謝WiDE的心得。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發表於開到荼蘼花事了

作者:開到荼蘼花事了

 

「溫柔尚在,寂寞永生。」歌手王菲在〈將愛〉這首歌的最後如此唱道。像王菲這樣的大明星,除了家人和朋友之外,還有許多媒體、路人和歌迷等人在關注著她,照理說她應該很難會有時間是一個人獨處,遑論是與「孤單」、「寂寞」等詞彙聯想在一起。但正如同王菲自己對歌詞的解釋,一個人就算談戀愛、結婚、生子,你愛的和愛你的人不時陪伴在你身旁,在你心中一定還會有一個地方是孤寂的,那個地方只有你自己能參與,只有你自己存在而已。

 

看到這裡,我們必須好好來理解一下「孤單」、「寂寞」和「孤獨」這幾個相似的詞彙。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網站來看,「孤單」指的是單獨無依,或者人單勢孤、力量單薄等,較為強調一個人的狀態;「寂寞」是寂靜或孤單冷清的意思,較著重於氣氛上的感受;至於「孤獨」則有孤立無援或孤單寂寞的涵義在裡頭,感覺上綜合了前面兩種狀態。無論是哪個字詞,我們絕對不會將之使用於正面的描述,例如:「獨」居老人、不甘「寂寞」、一意「孤」行。這些詞彙總會使人往負面或消極的方向去思考,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合群的觀念,連成績評量都分為德、智、體、群、美五科,唯有五育均衡發展的人才稱得上好學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群體所組成的社會中,不可否認,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現在的公司企業講求的是團體合作表現,學校裡也經常會有小組報告或運動會等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所要突顯的不外乎是一個人如何能和諧地融入群體,創造出加乘的力量。然而,我們需要因此壓抑自己的存在,甚至否定「一個人」的價值嗎?在這本由精神科醫師作家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1920-2001)所寫的《孤獨》中文版書封上,有這麼一段話:「人類很容易疏離自己最深處的感受與需要,唯有『孤獨』可以讓我們深觸內在世界。」為了生活在這個社會,為了迎合大眾的想法和觀點,我們在無形中慢慢拋去自己原本的面貌,忘了自己是誰。誠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公開的樣子與私底下總會有所不同。」因此,近年來瑜珈、禪坐和靈修等逐漸風靡於現代男女,透過這些個人的活動過程,人們得以隔離於外界之外,和自己的內心做深度對話。「孤獨」儼然成為一種新時尚運動。

 

有鑑於人們已被洗腦,認為唯有追求親密的人際關係才是幸福之源,而忘記孤獨的正面力量,安東尼‧史脫爾醫師揉合眾多知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的論述,分析孤獨的各種成因和影響,並列舉古今中外的偉大科學家、作家和畫家等,在自己領域有傑出表現,甚至影響至今的傑出人物為例子,說明孤獨並非那麼一無可取,讓人了解生命的意義並不完全是由人的關係組成,而且沒有親密關係的生命也有其旨趣,那就是興趣的培養

 

仔細想想,當你喊著:「好無聊喔!」或者感到寂寞難耐時,是因為身旁無人陪伴孤獨一人,還是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多數人總把「孤單」、「寂寞」和「孤獨」弄混在一起,認為由於孤單或孤獨而引起寂寞之感,然而這是截然不同的狀態。當「孤獨」的時候,代表你是獨自一人,但並非無事可做。像是藝術家在創作時,經常都是孤獨一人待在工作室中忙碌。像是我現在正孤獨一人坐在電腦前,完成這篇心得分享。像是你獨自一人盯著螢幕,逐字逐句閱讀這篇文章。這些情況都可稱上是「孤獨」的狀態。由此可見,其實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刻是「孤獨」的;與此相對,「寂寞」所傳達的則是不同的感覺。當你沒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或者生命的重心無可依靠時,那便會感到深切的寂寞。由此可見,如果你的生活有一個寄託的重心,或者隨時保持追求興趣的熱度,那麼根本不可能產生寂寞的感覺

 

當你約略了解「孤獨」異於「寂寞」之後,接著便來認識其強大的正面力量。安東尼‧史脫爾在書中舉出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讓我們他們的成就幾乎可以歸功於「孤獨」。幾年前有一部由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主演的喜劇電影《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Miss Potter2006),其中的波特小姐即是英國知名童話作家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她的童年生活幾乎沒有任何玩伴,也沒有人發覺她需要這些樂趣,因此包括兔子、老鼠、蝙蝠和蝸牛等寵物就成為她唯一的朋友。然而,正因為這些與動物長時間相處的經驗,波特在日後的創作中,總是以活靈活現的動物為主角,更因細膩的筆觸而大獲好評。除此之外,「孤獨」可以讓一個人更為專注在某件事情上,許多藝術創作者往往因此犧牲了人際關係而成就永垂不朽的作品。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對待愛人滿紙情長,實則保持距離的模式即為一例。

 

作為一本心理學書籍,安東尼‧史脫爾旁徵博引來襯托出「孤獨」的正向面,書中眾多的專有名詞和學說或許會讓人感到退卻。然而,《孤獨》並非如此不近人情的一本書,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從小我就習慣於一個人去做所有事情,對於團體活動能避免就盡量避免,因此曾被師長以「獨善其身」在學期成績單上作評,而父母也常說我「孤僻」或「獨行俠」。其實,我並非刻意不接近人群,也不是不想將自己交付群體,只是更為享受獨自一人的時光罷了。孤獨不是罪,無法享受孤獨才是一種罪──辜負了身為一個人的個體


P.S. 很精彩的心得文!不過「無法享受孤獨才是一種罪」的說法極端了點,可能會引來口水戰(笑)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原文發表於雜揉之外

作者:雜揉之外 

孤獨,一個乍看之下充滿負面意思的字眼,但不可諱言的,每個人多少都會感到孤獨,特別是感覺一個人孤零零的,不被任何人所了解的,只不過這究竟是孤獨,還是孤單呢?很有意思的議題,不是嗎?翻開《孤獨》這本書,你會發現孤獨原來是具有深度的,並不若我們所想如此狹隘,是令人難以親近或是羞於承認的,反倒是一種深層的感知,能讓我們赤裸裸地、不帶保留地完全浸淫其中,等待它用一股難以言喻的氛圍,緊緊地圈抱住我們。
  

懂得內化孤獨而生者,得以藉此成就流傳千古的絕妙好詩,諸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等,寫來格外令人感佩,特別是前者那種純淨透徹到幾近痛心的萬縷惆悵。或許正是這種心境上的改變,驅使他們發揮在相當孤立之下才得以展現的潛能。
 

猶記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珍愛來臨」這部電影,故事描述珍.奧斯汀少女時期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迫於現實的無奈,她終究還是選擇了放棄,從此雲英未嫁,雖然其間不乏追求者,但她始終以一個信念來要求自己,那就是只嫁自己所愛的人。然而,這段未能開花結果的戀情卻也成為她日後創作《傲慢與偏見》的雛形,我想正是因為愛情上的未盡人意,使得她將之轉化為寫作上的動力,催生出這一部經典的文學名著。
 


許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面相在哪裡,常常需要透過別人來肯定自我的存在,諸如圓滿的人際關係、事業上的成就感等,但卻忘了我們也是需要透過孤獨來練習和自己對話,懂得傾聽自身的聲音,才能更進一步地了解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獨處時光中,挖掘出內心的想望,從而激發出另一個不同層面的我,或許還不只有一個而已。有多久沒好好一個人靜下心來,專注在某些能幫助你成長的意念或事物上了呢?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你會發現孤獨也能成為你的好朋友的。


P.S. 感謝雜揉之外用心的心得,寫得很好喔!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發表於謎之猴

作者:謎之猴

 

「親密的人際關係雖然重要,卻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來源。孤獨,有助於內心的整合,並可以培養想像力,使腦力發揮最大的潛能,許多領悟、覺醒及創意是在獨處時成就。」

 

畫家、作家、音樂家、科學家等創作者都習慣孤獨,他們通常不去尋找可以信賴的朋友或能立即幫助自己成功的人,而是將本身的天賦用在一種修復或再創造的循環中建立與自己的對話,在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私密空間裡安靜下來完成作品,構築出充滿各種可能的藝術異想世界。

 

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害怕孤獨。其實,孤獨是能夠與親密並存的,一個人即使與他人多麼親密,仍需要擁有自我完整的獨立思考與活動,而那個當下就是孤獨,它是有凝心力的,絕不是我們所認定的那樣消極負面。

 

「我們大家都需要在世界中尋找某種秩序,也都需要尋求自己存在的意義。那些特別專注於這種追求的人,證實人際關係並非尋求感情滿足的唯一之道。」

 

英國精神科醫生的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 寫下《孤獨》(Solitude)這本書,扭轉了社會大眾對孤獨的刻板印象,鼓勵一般人從各個不同層面認識孤獨,藉由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理論來剖析孤獨的本質及意義,以各領域佼佼者的經驗擴深孤獨的釋例,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體悟到孤獨的狀態給人帶來許多不可思議的隱性能量。

 

不管是自認孤獨或不孤獨的人,在看完《孤獨》這本書後將會更融入每一次孤獨時刻,學習擁有承擔孤獨的能力,讓孤獨在平凡生活中激盪出無限的創意及潛力。


P.S. 感謝謎之猴用心的閱讀心得。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發表於樂多新文創專欄

作者:孫得欽

 

不管願不願意或喜不喜歡,「孤獨」都是每個人切身相關且要經常面對的狀態。佔去人生三分之一時間的睡眠,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孤獨。即使與情人同床共枕,也不會因此而進入同一個夢境。就算將睡眠時間扣除,人還是經常必須獨處,尤其在重視個人性與隱私權的現代社會,很少人完全沒有獨處的時間與空間。另一方面,即使處在人群圍繞的環境中,心理上也仍有可能處於孤獨的狀況。

 

或許就像是當過多的聲音圍繞身邊,形成噪音時,我們反而聽不清任何一種聲音。現代都會人口高度密集,人與人的物理距離拉近了,但種種我們會與孤獨聯想在一起的病症卻襲捲了人類。

 

但孤獨是負面的嗎?本書的作者史脫爾醫師是從這樣一個提問出發。

 

近代西方社會極力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且將親密關係的建立視為幸福的唯一途徑。史脫爾認為其實不然,孤獨不是必須被排除的惡性毒素,而是人類定要面對的終身課題。西方社會將人際關係的必要性過於理想化,反而可能是使人心理問題叢生的病灶之一。

 

其實身為台灣讀者,我們似乎並未被灌輸那麼強的人際觀念,而孤獨也不見得被貶抑到如此地步。或許是因為東方文化中隱士、高僧、甚至不出世的武林高手形象一向被尊崇而非貶斥,而靜坐、冥想等修行方法又成了近代頗受提倡的修養身心之道。孤獨從不至於被當成洪水猛獸。

 

當然,我們也絕不會因此就完全不受孤獨所苦。

 

閱讀本書就像進行一場心理療癒的歷程,書中提到兩個促進精神官能症復原的重要因素,其一便是「患者採用某種可以解明其病症的思考體系」。作者細數孤獨在社會中的種種樣貌,剖析孤獨傾向的成因及其可能造成的損益。讓人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循線辨清自我的性格,尋找自己的定位。又舉出大量創作者的例證,包括文學家、音樂家、哲學家,闡釋孤獨與人的關係,而孤獨又如何成為一種創作的助力,進而撫平傷痛和修補人格。

 

面對孤獨其實就是在面對自我,說穿了人的存在本就是孤獨的,沒有什麼能讓人在實質上與任何事物合而為一。作者像個嚮導一般引領讀者認識孤獨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與各種情況中所扮演的角色,讓人相信孤獨可能是治療和整合內在的最佳良機。透過內在的轉化過程,不一定要依靠人與人的關係,也能達到實現自我生命的目的。


P.S. 多謝孫得欽專業的評論。小編尤其喜歡第一段切入的方式,寫得真好。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