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字,是「羊」加一個「食」字,所以養生怎麼養,吃羊就是養。因此羊肉不僅僅是古代的一種美食,也是一種養生保健食品。

羊肉,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中醫學認為,羊肉味甘性熱,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作用。《本草綱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 因此,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祛寒暖身,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禦寒能力,是冬令滋補佳品。羊肉還可增加消化,保護胃壁,幫助消化,很適合體虛胃寒者食用。 助元陽、補精血,驅寒進補佳品 。

羊肉具有什麼樣的養生功效呢?
在中醫看來,羊肉具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等作用。

我們先從羊肉的第一個功效—助元陽開始說起。元陽相當於人體的一個火源,人體要保持一個恆定的溫度,就需要這個熱源來提供能量。在中醫看來,羊肉屬於溫熱的食物,相當於一團火,所以它能夠給我們的身體補足能量。大家吃完羊肉後都會感到熱,特別是大冷天的吃點熱騰騰的羊肉火鍋後,這種感覺最為明顯,所以我們說它能夠「助元陽」。 

羊肉的第二個功效—補精血。這跟食物的歸經有關係,在中醫看來,不同食物歸經是不一樣的。在中醫看來,羊肉走的是腎經,而腎藏精血,所以吃羊肉可以起到補充精血的的作用。 當然,很多食物同時歸很多條經絡,羊肉也不例外。它不僅僅是歸腎經,還入心經、脾經、肺經等其他三條經絡。因此羊肉還具有補心氣、養心陽、療肺虛等功效,是一種極好的藥膳食材,非常適合用來做食療。 

怕冷不烤火,吃羊肉最好 

在現在的辦公大樓裡,常見到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的「冰山美女」,她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怕冷,四肢永遠是冰涼的,這類人最適合吃羊肉。因為羊肉具有溫養氣血,補益陽氣的作用。著名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婦女產後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其實,羊肉不僅補養性強,而且與牛肉相比,肉質細嫩,容易消化,因此體弱者、兒童、遺尿者,吃羊肉可以補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奶水少的產婦也可把羊肉和豬蹄一起燉著吃,通乳效果較好;另外,羊肉含鈣、鐵較多,對防治貧血、骨質疏鬆等有一定益處。 

冬季進補季節多吃些羊肉,抵禦風寒,強身壯體

「羊肉補形」,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羊肉中所含的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增加人體肌肉。有這樣一個人,功課緊張,睡眠不好,胃口差,身體日漸瘦弱,後來得一補養方法,日服一次,一個多月後身體逐漸健壯起來,睡眠變好了,食慾增加了,前後判若兩人。原來他只是每晨服燉羊肉而已。此法簡單易行,瘦弱者不妨一試。 綜上所述,凡身體瘦弱或病後體虛、年老體衰或氣血不足者經常吃些羊肉,特別是在冬季進補季節多吃些羊肉,不但能增加熱量,抵禦風寒,還可補養氣血,強身壯體。 

陰虛火氣大,少吃羊肉 

有明顯陰虛症狀的人,即大便乾燥,口乾,臉上經常長痘痘,舌紅,煩躁易失眠的人,最好不要吃羊肉。因為羊肉與牛肉、豬肉等比較起來,熱量更高,陰虛的人吃了以後,很容易出現面部潮紅、渾身發熱、呼吸急促、坐立不安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流鼻血。所以這類體質的朋友最好不要吃羊肉,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吃了羊肉身體出現不適,也不必慌張,可多喝水,多吃水果來降降火。 除了陰虛火旺的人,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均不宜食用羊肉。

山藥羊肉粥

推薦食譜:
山藥羊肉粥,吃走冬日的寒氣 

立冬過後,氣溫驟然下降。俗話說「秋收冬藏」,冬季是人體收藏的季節,這時候進補更容易吸收。所以這時,一碗香氣四溢並具有滋補功效的熱粥更成為人們冬季進補的首選。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出自名門的粥膳—山藥羊肉粥。 本粥出自《飲膳正要》。原料包括羊肉二百五十克,鮮山藥一百克,糯米一百克。首先將羊肉洗淨,放入沸水中汆燙去血水,切成小塊備用。再將山藥洗淨,切塊。最後再把羊肉、山藥一同入鍋,加水八百毫升,用小火煮爛,加入糯米煮成粥,每天早、晚溫過之後即可食用。 這款粥中的山藥可以說是健脾專家,《本草綱目》中就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而且它補氣是偏於健脾氣,不熱不燥;補而不膩,補而不滯,非常平和,是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良藥。羊肉甘溫大熱,可為我們的身體提供熱量。山藥羊肉粥結合了山藥、羊肉以及米粥三者的優勢,具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同時還具有治療寒性腹瀉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款粥屬於溫熱的粥類,且山藥有收澀的功效,因此胃熱以及大便乾結的朋友均不宜服用。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的《中醫生的養生餐桌》

八正文化邀請您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來一碗桂圓枸杞紅米粥,讓你養心安神補陰虛。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瓜果蔬菜篇》蓮的一身都是寶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調理寒性病症的小人參-薑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瓜果蔬菜篇》蓮的一身都是寶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 瓜果蔬菜篇》茄子是保護大小血管、消斑美容的健康管家
水果養出水靈人(1) 補血益氣 強健筋骨的瑪瑙珍果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鈴薯脾胃虛弱的地下麵包

馬鈴薯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胃補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馬鈴薯甘而不膩,是一種健康的減肥食品,同時它還能刺激胃腸運動,促進排便,治療便祕;此外,馬鈴薯切片外敷,還能起到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補脾健胃又消炎的馬鈴薯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每種食物都有其獨特的功效,那麼除了食用外,馬鈴薯的養生保健功效如何呢?

 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著自然的五種形態,這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我們的祖先早就發現,食物的偏性與臟腑的偏性相對應,這其中,脾臟對應土,也就是說,脾的個性跟土很類似。「土」象徵著「中正」、「包容」,金太堅硬,水太柔弱,而土居中;心火在上,腎水在下,而脾居中,所以說,脾的秉性和土相吻合,所以中醫就習慣稱「脾土」。所以,具有「土」的秉性的食物就能補脾。馬鈴薯在中國部份地區又叫土豆,顧名思義,就是在土中生長的,它吸收了大地的氣息,食後能夠補益脾胃。其實,很多在土中生長的作物都具有補脾的功能,如山藥、胡蘿蔔等,所以說脾胃虛弱的人,要多吃「土」性食物。從食物味道的角度,馬鈴薯也是有益脾胃的。馬鈴薯味甘,入脾經,有強壯脾土的功效。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人來到這個世界後,飲食代謝,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最重要的器官就是脾,所以凡是飲食方面的疾病,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脾胃不和等症,都是由於脾出現了問題。經常吃諸如馬鈴薯、紅薯、芋頭等土性食物,會逐漸補強脾胃,使人胃口好,消化能力強,這樣,我們後天的給養才能充足,人才能健康。 

馬鈴薯雖然是甘味,但並不油膩,以馬鈴薯作為主食,既能充饑,又能避免吃得太油膩,所以馬鈴薯也被公認為是減肥佳品。如果想保持苗條的身姿,或是想減掉惱人的贅肉,那就不要每天大魚大肉了,熬上一鍋馬鈴薯粥,或是煮幾個馬鈴薯來吃,久而久之,不僅胃口變好,而且身上的贅肉也會不知所終。 

 對於老年人,馬鈴薯更是不可或缺。人上了年紀,脾胃虛弱,胃口也大不如前,而馬鈴薯性味溫和,易於消化和吸收。很多老年朋友患有便祕,排便困難,這是他們胃腸功能下降的緣故。而馬鈴薯可入大腸經,能刺激胃腸運動,增強其活力,使老年人順暢地排便,擺脫便祕的困擾。 

此外,馬鈴薯的「中和」之性還能解毒、消炎、止痛。很多醫生會告訴腮腺炎患者,用生馬鈴薯切成片敷在患處,就能消炎止痛;對於燙傷也是如此,切好的生馬鈴薯片貼在患處,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 

發芽的馬鈴薯不要吃 

發芽的馬鈴薯有毒,大量食入後對人體危害不小,輕者咽喉發癢、胸部悶熱、發高熱、上吐下瀉,重者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甚至休克。所以在挑選馬鈴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是發芽的。如果放在家中的馬鈴薯剛剛發芽,可立即去掉發芽的部分,先用冷水浸泡一下,烹製時加入少許醋,再高溫煮熟,毒素就可去除了。

 馬鈴薯養生保健食譜 

馬鈴薯汁,緩急止痛,通利大便 

取馬鈴薯一百二十克,蜂蜜適量。將馬鈴薯切碎,搗爛,絞取汁液,加蜂蜜調溶。每服一至二湯匙,空腹開水沖服。此方出自《食療本草學》。蜂蜜味甘性平,可緩急止痛;馬鈴薯味甘,入大腸經,有通利大便的功效,二者合用,既能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疼痛,還能促進排便,使人擺脫習慣性便祕的困擾。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出版的《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
八正文化邀請大家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調理寒性病症的小人參-薑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食慾不佳的小幫手-蒜頭
來一碗桂圓枸杞紅米粥,讓你養心安神補陰虛。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在台灣,冬天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
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常見的蔬菜,可以讓我們去風寒,又可以補身體吧!

1.韭菜 

韭菜在我國食用的歷史悠久。如唐代大詩人杜甫說「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讚詩說「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由此可見,韭菜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很喜歡稱頌的菜類。特別是其所結之子,即韭菜子,是一味壯陽益腎中藥。同樣,韭菜也具有良好的壯陽助陽作用。中醫認為,韭菜能補腎益胃,可充肺氣,散瘀行滯,安五臟,行氣血,止汗固澀,平呃逆等。可用來治療陽痿、早洩、腹中冷痛等多種病症。與此同時,韭菜還有一種特殊的功效,就是吞食針類或幣類異物後,吃稍熟的韭菜配香油,可以纏住異物而利於排出體外。 陽虛怕冷的病人出現大便秘結者,食用大量的韭菜後,既補陽又可通便。 

2.茼蒿 

歷史傳說,杜甫一生流離顛沛,疾病相襲,他在四川夔州時,肺病嚴重,眼花耳聾,生活無著,於是在五十六歲時離開夔州,到湖北公安,當地人民做了一種菜給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用茼蒿、臘肉、糯米粉等製成,杜甫食用後讚不絕口。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後人便稱此食為「杜甫菜」。可見,在我國食用茼蒿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在諸多的醫書,如《備急千金要方》、《日用本草》等書中都已有明確記載,茼蒿具有補肝腎、縮小便、寬中利氣等作用。茼蒿也有消食開胃、通便利腑、清血養心、潤肺化痰、利小便、降血脂等多種功效。

3.洋蔥 

洋蔥在我國具有很久的食用歷史。如在《齊民要術》中就指出,洋蔥有好幾種,而《食療本草》中說洋蔥具有藥用與食療價值,特別是在《嶺南雜記》一書中描述極為詳細:「洋蔥,形似獨顆蒜,而無肉,剝之如蔥,縷切如絲,玲瓏滿盤,味極甘辛。今攜歸二顆種之,發生如常蔥,至冬而萎。」在宋代,朱熹對洋蔥大加讚賞,在《蔥》詩中說到:「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現在一般家庭中,洋蔥是個備用菜,因為它保鮮的時間長,而且什麼時間食用都行,不管是生食或是配菜,都是極好的蔬菜。特別是現代研究認為,洋蔥具有發散風寒、消食化肉、降壓降脂、提神健體、解毒防癌等多種作用。 洋蔥不僅具發散風寒、溫中通陽、消食化肉、提神健體、散瘀解毒等功用,特別是其降脂作用可靠,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生洋蔥可作為配餐,達到膳食保健目的。 

4.南瓜

在中國的江南地區,每逢立春,家家吃南瓜,以示迎春。一些文人雅士會在快要成熟的小巧「桃南瓜」表皮刻上詩文或圖案,隨著瓜的成熟,瓜皮上便留下了美麗的圖畫和詩文,把它擱置於案頭,可增添生活情趣。 湖南邵陽地區一個苗族村,村民們世世代代有常吃南瓜的飲食習慣。衛生部門在調查時發現,這個村居民患貧血病極少。原來南瓜不僅含有豐富的醣類、澱粉、脂肪和蛋白質,更重要的是含有人體造血必需的微量元素鈷和鋅。其中鈷是構成血液中紅血球的重要成分之一,鋅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看來,民間流傳「南瓜補血」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南瓜食療作用好,可解毒、保護胃黏膜、幫助消化、消除致癌物質、促進生長發育等,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其實,南瓜的藥用價值也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南瓜能補中益氣,同時,其他的中草藥書記載南瓜還有解毒殺蟲的作用。如農村過去常見的絛蟲病,就是以吃南瓜子來打蟲,而且效果顯著。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出版的《人體內的太陽》
八正文化邀請大家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人體內的太陽》向食物索取生命力-溫性蔬菜(1)
《人體內的太陽》五個症狀確認你是陽虛體質嗎?
《人體內的太陽》四招教你「揪」出疲勞
<<人體內的太陽>> 把握端午前的養元好時間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天冷,怎麼吃才會讓身體暖呼呼嗎?
今天來介紹幾個我們平常常見的蔬菜,讓您輕鬆向食物索取生命力!


1.生薑 

薑作為調味佳品,已是眾人皆知的了。生薑能防禦多種外邪的侵襲,可見薑治病療疾的藥用價值很高,被推崇為中藥之「將」。 在醫聖張仲景的醫書《傷寒雜病論》中,就多次應用生薑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陽虛、感寒、嘔吐、腹痛、胃中不適等多種病症。 民間有諺語:晚吃蘿蔔早吃薑,不需醫生開處方。朝含三片薑,賽過喝參湯。冬有生薑,不怕風霜。 中醫認為生薑性溫,具有發散作用,同時還有止嘔吐的作用。生薑具有解熱鎮痛、助消化、止嘔吐、抑菌殺蟲、抑制癌症等多種作用,因而可用生薑來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或受風寒而導致的咳嗽不止,或是經常肚涼腹痛腹瀉。

生薑還有一個特殊的功效,這就是解魚蟹之毒,所以我們在吃魚蟹之時放些薑等調味料,不僅能調味,同時還有解除其毒性等多種作用。

 2.蔥 

相傳神農嘗百草找出蔥後,便將其作為日常膳食的調味品,各種菜餚必加香蔥而調和,故蔥又有「和事草」的雅號。現代人對蔥的應用有過於古人,可以說每天每家燒菜都不會少蔥,少了蔥就覺得無法做菜。 早在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應用蔥做藥物。將其加入通脈四逆湯中,以取其「通」上下、助陽氣的功用,可謂是蔥雖小而功效真大,還可救病人於危難之中。  蔥不僅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還能治療風寒感冒輕症,外用還治療癰腫瘡毒等。現代研究還發現,蔥具有解熱、祛痰、促進消化吸收、抗菌、抗病毒、防癌抗癌等多種功用。 

3.辣椒 

辣椒在中國四川、湖南等地,可以說是必不可缺少的調味食物,這不僅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同時還與民俗民風有關。故此民間有諺語:「無辣不欲食,無椒不成餐。」辣椒有解熱、鎮痛、預防癌症、增加食欲、降脂減肥等多種功效。特別是減肥,因為辣椒是辛溫之性,而胖人多餘的是脂肪,這些脂肪按中醫理論上理解,應該是屬於痰濕之邪氣,而辣椒辛溫化濕通陽之性,正好可以消除這些多餘的濕氣,故胖人吃辣椒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之好事。 

4.芫荽 

芫荽又名胡荽、園荽、香荽、香菜。相傳張騫出使西域,始攜胡荽種歸,故名胡荽。胡荽傳自西域,實為伊朗語的音譯。芫荽香美可食,為「道家五葷之一」。芫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食用芫荽有和胃消食下氣、醒脾調節中氣的作用。因為芫荽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本草綱目》曰:「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避一切不正之氣。」 有文獻資料記載,芫荽提取液具有顯著的發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的氣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汗、透疹。如麻疹水痘的初期,透出不暢時,可服用芫荽湯。由於芫荽性溫,如果是因為熱毒壅盛而非風寒外來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 另有實驗研究,芫荽子可降低小鼠鏈佐黴素誘發之糖尿病的高血糖值,降低體重消失率,它不影響血漿胰島素的降低,能有效地阻止小鼠鏈佐黴素誘發之糖尿病的發展。

 5.大蒜

 大蒜具有很好的治病作用。同時,大蒜的保健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現代研究應用的大蒜素注射液,可用來治療各種感染,具有和抗生素一樣的強大作用。因此,當代不少專家學者均認為,大蒜是天然的抗生素,而且是無毒副作用的抗生素。研究證明,大蒜具有消炎殺菌、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預防腫瘤、抗癌等多種功效。 我們夏天每當吃涼菜的時候,就常用大蒜作為調味品,其實也是為防止吃涼菜引起胃腸炎等情況發生,這是中國人在吃上的一大發明,可謂是既調味又防病,一舉兩得。現代人也常把大蒜作為消腫、解毒、殺蟲之品用,用來治療身上長瘡、痢疾及肚子有蟲等。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出版的《人體內的太陽》
八正文化邀請大家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人體內的太陽》五個症狀確認你是陽虛體質嗎?
《人體內的太陽》四招教你「揪」出疲

<<人體內的太陽>> 把握端午前的養元好時間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臉書和大家討論不過癮嗎?

在台灣的同學會有社長的引導分享,希望也可以和社長面對面討論。

實行飯水分離有好多心得,想找懂的人分享嗎?

看過書或聽過演講,但心裡還是有一些疑問嗎?

或是純粹想聽聽其他飯友的經驗、認識更多身心健康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嗎?

無論你是飯水分離的新生還是舊生,都歡迎來參加「飯分同學會」!



★ 2016年1月份飯分同學會(14)@香港

.主辦:羽田氏/「你.飯水分離了嗎?」社團社長

.時間: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下午7:00-9:00

.地點:香港新界大埔林村mind body 養生館

.費用:100元港幣


參加資格

1. 基本學分:讀過飯水分離相關書籍(任一本),或參加過飯水分離講座

2. 實習時數:已實行飯水分離一個月以上(不論嚴不嚴格、是否斷斷續續)

3. 樂意發言:同學會沒有老師,只有學長姐、學弟妹,請大家暢所欲言,盡情交流!

注意事項

1. 場地空間有限,最多25位,要參加的飯友請下載報名表:https://goo.gl/LMSD9P
    報名回傳:
    李炎芳小姐salmon59@ymail.com
    八正文化 oct.aplus@m2k.com.tw
2. 參加活動,大家難免拍照打卡上傳網路,如果不想被po上網的活動前請先跟大家說一聲喔!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一月八正文化首次在香港舉辦兩日修煉營的活動,目前已經額滿。
在香港臉書社團一發佈訊息,兩天內額滿(限收15人),有興趣參加的香港飯友,可以加入香港的飯分社團得到最新資訊。

目前我們也規劃在港期間舉辦同學會(1/15 週五晚上7點-9點),若時間許可,歡迎香港的飯友來參加。
這是第一次在海外,同時也是規畫兩日的修煉營活動。
希望在海外的飯友們,也能像在台灣的飯友有機會能進入到更深一層的修煉。


由飯水分離中領悟善待身體的智慧 ;
從飯水分離開啟身體之秘,澈見靈性本質

全力提陽以加速交替修煉,進而達成氣食、光食的目標


【講師簡介/帶領人簡介】

陳昭川(羽田氏)

澐知道瑜伽教室瑜伽師

八正文化出版社社長 

1999-2000 研習潛能心理身心靈成長與激勵課程二年

2001-2014 瑜伽修煉十四年

2001-2002 瑜伽師資培訓課程二年

2006-2014 從事瑜伽教學八年

從瑜伽中研習中醫黃帝內經談的八脈十二內經進而了解生命本質

多年來持續致力於研究人體自體治療療法 

2010年引進「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

經常受邀至中廣、警廣、漢聲等台灣知名廣播電台節目擔任來賓,廣播專訪逾30集

並多次受邀至扶輪社、獅子會、長青協會等眾多團體演講,暢談養生觀念與飲食方法

飯水分離演講經驗近50場

仲美藍

澐知道瑜伽教室瑜伽師

知英文化出版社社長、八正文化出版社總編輯

1999-2000 研習潛能心理身心靈成長與激勵課程二年

2001-2014 瑜伽修煉十四年

2001-2002 瑜伽師資培訓課程二年

2006-2014 從事瑜伽教學八年

從瑜伽的研習中了解生命的本質,並持續將自己在瑜伽的領悟與收穫,分享給學生

擅長透過輕鬆、自然的引導,讓學習者的身心更為自在與健康

從事出版業數十年,致力出版能提升整體身心健康的勵志好書與健康養生書

經常受邀至中廣、警廣、漢聲等台灣知名廣播電台節目擔任來賓,廣播專訪逾百集

2010年出版《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後,亦曾以此為題受邀至廣播電台節目專訪

2014年初受TVBS「健康兩點靈」節目之邀,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以光維生這件事情,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
在食安風暴下,不斷爆發黑心商品事件,喚醒了我們對食物安全需求的重視。
除了譴責這些黑心的商人,有一群人,試圖要探索人類攝取能量的方式,除了進食可見的食物,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在歷史上、在現今各地,都有人嘗試以自身實驗討論這個問題。
在《21天超覺斷食》這本書中,你看到米夏爾.
凡納(Michael Werner)的自述報告,以及其他十位自願者的報告。
在奧地利,有人走訪世界各地,將這樣的故事拍成影片,讓更多人了解這些
這部影片,當然也包含了米夏爾.凡納的訪問紀錄(21天超覺斷食這本書在德國是相當有名討論以光維生的書籍,在事事講求實證的德國人,如此詳細的研究獲得大家注意)。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上去看看這部電影唷。
回顧一下米夏爾的故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5195
想看預告片:https://vimeo.com/ondemand/guan
想看劇照:https://www.facebook.com/ShenMingUanYuGuang/posts/..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武俠劇中,我們常見內力了得的高人,飛簷走壁、所向披靡,即便突遭暗襲但仰仗其雄厚的內力,亦能將傷害降到最低,甚至免遭傷害。就算生了重病,受了重傷,但憑其強大的自癒力,在短短時間內也能康復如初。見了這樣的高人,估計我們每個人都不由心生羡慕,悄悄想:要是我能有這一身內力,哪裡還怕這些小病小災啊。

其實,人本來就具備這種「內力」,那就是陽氣,陽氣就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內力」,當然該內力並不像武俠劇中說的那麼神乎其神,不過它的神奇功效仍不可小覷。

比如寒風來襲,陰冷之氣刺入肌骨,讓人不由地打寒戰,這時,我們身體的陽氣就在與寒氣抵抗,並竭力將之排出體外。很多人受了風寒,但仍可安然無恙,那就是托了陽氣的福,是陽氣使我們免受風寒之苦;但有的人就不一樣了,受過風寒後,就感冒不斷,羸弱不堪,甚至衍生重病,這是寒邪傷了陽氣,滯留體內的緣故。

為什麼面對同一致病因素,有的人生病、有的人不生病呢?這是因為人的陽氣有強盛和衰微之別,陽氣強盛的人雖然說不上百病不侵,但是對付普通的小病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陽氣衰微之人,就比較痛苦了,但凡有個致病因素,他總逃不脫,所以,才會三天兩頭生病,越病越弱,越弱越病。

什麼是陽氣

有人感到奇怪:陽氣在哪,怎麼看不到?其實,我們沒必要看到,只要知道它真實地存在即可,就像電流我們也看不到,但想燒水做飯時,只要接通電源便能使用它,讓它為我們做事。電流雖看不到,但傳導電流的導體—電線(或其他導體)我們卻能看到。事實證明,導體的各個部位都具有大量能夠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我們的身體也是同理,人身有各種陽氣,分布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我們的身體也可以看做陽氣的介體,介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有陽氣。以肺臟為例,《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萬物皆有陰陽」,所以,肺臟也有陰陽,即肺陰和肺陽。有的患者得了肺病,很多大夫常說「你的肺有問題了,以後要注意」,但我一般不會這麼說,我會告訴他「你的肺陽(肺陰)有問題了,以後要注意」。肺陰和肺陽雖然都是指肺臟,但所指卻又不盡相同,所以,將問題劃分得更細,我們才能將問題看得更透徹,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更有針對性。

同理,脾臟可分為脾陰和脾陽,胃臟可分為胃陰和胃陽,腎臟也可以分為腎陰和腎陽。而我們知道,陽氣為主導,臟器發揮功能全仗著陽氣。所以,要想充分調動五臟六腑等各臟器的功能,就需充分調動其陽氣,只要我們身體各部位的陽氣強盛了,那麼,在其抵抗範圍之內的所有致病因素也就無須畏懼了。


腎陽是陽氣中的太陽


我們知道,萬物皆有靈根,也就是說萬物都有它的本源、起始和根本。人的一身陽氣,也有其靈根,那就是腎陽。腎陽也叫「真陽」、「元陽」、「命門之火」,有溫養全身臟腑的作用,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如果把人體看做一個小宇宙,陽氣就是人體的太陽;如果把陽氣看做一個更小的宇宙,那腎陽便是陽氣中的太陽,它是人身陽氣的本源、起始和根本。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養護陽氣要以養護腎陽為根本、為最重。

現代人由於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工作緊張和濫服藥物等原因,陽虛的人,尤其是腎陽虛的人越來越多,腎陽為人體的原動力,失去了這個原動力就好比一部機器失去了發動機,人體這部機器自然就會越來越不好用了。


腎陽虛的特徵,怎麼處置

腎陽虛的典型特徵是手足發涼、腹中寒冷,冬天怕冷,夏天不怕熱。

對於腎陽虛和陽虛,有一個最簡單的輔助治療方法,那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無厭於日」,簡單地說就是多曬太陽,很多人認為夏天宜清涼,補陽只會助火,但是對於陽虛內寒的朋友來說,利用夏天炎熱之勢來治沉寒積冷,實在是最天然、最經濟且無危害的方法,《黃帝內經》中就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說法。所以,對於陽虛和腎陽虛的朋友,夏天到了就不要躲到空調房裡吹冷氣了,多出來曬曬太陽吧。

夏天曬太陽,可以包住頭部,適當曬曬後背,這樣可以振奮鼓舞體內之陽氣,將淤積之寒涼趕出體外。

萬物的生長動力皆來自於太陽,運用自然界太陽養護我們體內的「太陽」,這當是一個再妙不過的養護方法了吧。

以上內文節錄自《養生要養腎陽》,更多的腎陽介紹,歡迎大家翻閱本書內容。
八正文化邀請您ㄧ起把健康傳出。


相關文章:

《男人養腎 女人養肝》呼吸對了,腎氣也就盛起來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沁人心脾」指的是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原出自宋‧林洪《冷泉亭》詩:「一泓清可沁詩脾。」

在花園裡,聞到各種花香味,淡淡的馨香淡淡傳來,總讓人心情愉悅。
而做菜時,放的香菜,也是讓人心情愉悅,胃口大開。

其實這跟我們身體的保健運作也是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香氣入脾」,所以中醫在治療脾病時,總會用一些辛香之物。

「沁人心脾」指的是氣味進入人的心脾。

為什麼香味如此鍾愛心、脾兩臟呢?這就得從中醫五氣學說的角度來解釋了。

所謂的五氣指的是臊、焦、香、腥、腐五種氣味。而這五種氣味也分別入人體的五臟之中。換句話說就是五臟對這五種氣味各有喜好。這從張景岳的《類經》中就能夠看出來:「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入肝,焦氣入心,香氣入脾,腥氣入肺,腐氣入腎也。」可見脾喜好的是香氣。中醫認為脾臟是一個喜清惡濁的臟器,所以乾淨的馨香氣息通過鼻孔進入到人體內,正好符合了脾的「胃口」。淡淡的芳香對脾產生刺激的同時,人們的情緒就會變得十分歡愉。那麼這和心有什麼聯繫呢?從中醫情志的角度來分析,歡愉正好是人情志的一種,而心在中醫裡主神志,顯然歡愉也屬於神志的一部分,所以每當香氣入脾時,人心裡也就會感到愉悅了。

香氣雖好,也要適度吮吸,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有一個關於元代名醫葛可久治病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有一位小姐患了一種很奇怪的病症就是四肢無力,不管找多少名醫診治都沒有效果。家人為此很憂心,於是就找到了葛可久,葛可久一見到病人,便囑咐她的家人把小姐平時用的香料和梳妝的胭脂等帶有香氣的東西統統從梳妝檯上拿走,之後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將小姐放在坑中。然後對小姐的家人說,如果病人四肢可以動了,請趕緊叫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小姐四肢微動發出了聲音。家人趕忙把葛可久叫來,葛可久給小姐服了一粒藥,小姐便可以自行走動了。家人不解,葛可久解釋說這位小姐之所以得這種疾病,是因為她平時喜歡用香味粉飾,雖說香氣是入脾的,但香氣太過又會傷脾。脾又主四肢,久而久之由於脾吸收香氣太久,從而導致了四肢發軟,不能正常行動。脾五行屬土,葛可久先將屋中的胭脂香粉去掉,又把人放入坑中,是以地氣補人的脾氣,從而使病人恢復正常。可見凡事「度」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正所謂過猶不及。

中醫健脾往往選擇辛香之物,利用的就是香入脾這一原理。

另外生活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大家在做湯的時候喜歡最後在上面撒點香菜末。《食療本草》中說香菜可以入脾經。《本草綱目》也說香菜「辛溫香竄,內通心脾」,而且香菜本身淡淡的香氣也是促進食欲的一大因素。

還有很多養生之道散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成語,可以參考八正文化出版的 《成語中的養生智慧
八正文化邀請您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成語中的養生智慧》-讀成語,學中醫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想要為自己跟家人做個簡單的進補,不想買雞鴨來燉補。 小編分享利用一些食材如桂圓、紅米,只用電鍋就可以幫忙,讓吃的人可以養心安神補陰虛。

作法:

枸杞適量洗淨,放置一旁備用。

桂圓可以用現成的桂圓肉,或是使用龍眼乾剝殼去核,將枸杞與桂圓與洗好的紅糯米一起放入電鍋。

紅糯米沖洗乾淨,浸泡約1小時,就可以拿去電鍋蒸煮。內鍋就依照個人喜好放入適量水。

外鍋放置一杯水,等電鍋開關跳起來,稍微悶一下約10分鐘,確定米軟爛了,再加適量的黑/紅糖,外鍋再放一杯水,等開關跳起來,悶一下再拿出來就可以享用囉。

龍眼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產後身體虛弱等症。


臨床中經常有一些患者反映,越累越睡不好,連續幾天熬夜、加班,明明累得不行、睏得要死,可是躺在床上卻輾轉難眠,即便睡著了也睡不踏實。出現這種狀況的人,以女性朋友居多。女性由於生理特點,較易氣血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過度勞神會耗傷陰血,使心失所養,從而出現心悸心煩、失眠易驚、健忘眩暈、口舌生瘡等心陰不足、陰虛火旺的症狀。

心陰不足,亦即心陰虛是臨床較常見的症候,指陰液虧損,心與心神失養,虛熱內擾,以心煩、心悸、失眠及陰虛症狀為主要表現。心陰虛多見於久病體虛、脾運不健或失血之人。在治療上應採取補養心血、益氣安神之法;日常調補則應常吃一些養血安神的食物。眾多有養血安神功效的食物中龍眼首屈一指,清代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的以龍眼肉加少許白糖蒸成的「龍眼膏」,被讚為「大補氣血,力勝參耆」。因心血虛造成的失眠健忘,平時可以服「龍眼膏」,也可以豐富一下做成「薑棗龍眼蜜膏」效果亦佳。

龍眼是很好的養生補品,李時珍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中醫認為,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脾經,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主要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怔忡、眩暈等症。龍眼滋補之中既不滋膩,又不壅氣,為滋補良藥。

紅糯米。紅糯米又叫血糯米,補血之力很強,常用於女性月經過多。《紅樓夢》第七十五回,賈母把自己吃剩下的半碗紅稻米粥給了王熙鳳,這紅稻米其實就是紅糯米。王熙鳳之前因為抄檢大觀園,煩心事多,結果傷了肝氣引起崩漏,這碗紅糯米粥正是對症下藥。紅糯米能起滋補氣血,所以對肝也很好,能養肝養顏,愛美的女性不妨多食用,對皮膚有很好的潤澤效果。

本書中龍眼功效摘錄自八正文化 《養生!,吃對不上火》、紅糯米摘錄自八正文化 《男人養腎女人養肝》。

八正文化邀您一同將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男人養腎 女人養肝》呼吸對了,腎氣也就盛起來

《男人養腎,女人養肝》按揉四個穴位,還你明亮雙瞳

《養生! 吃對,不上火》防止上火,不必杜絕一切上火食物

《養生! 吃對,不上火》清理腸道,消除胃火,吃蕎麥來改善

《養生! 吃對,不上火》 檢查你的上火症狀有幾種


文章標籤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