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毛牙
原文出處:旭日之丘
講到這本書的試閱其實很有趣,光看書名,其實就很對我的胃口,本來嘛!讀書本來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身為鉛字中毒者的我,顯然也是個愛好此道者,今有專書闡述,當然要好好拜讀。
但我本來以為這可能是一本哲學性的書,又或者比較類似散文的東西,結果倒有相當成份是精神醫學的科普書,這倒是始料未及。
我喜歡孤獨,這是從小就養成的,或者說是天生的。
在家,我總是一個人畫圖、看書。在學校,我也只喜歡看書,不跟同學聊八卦,每次分組都沒選要選我,我也不選別人,讓老師隨便指派就好,而剩下來的人,也都跟我一樣是沒興趣跟人家一組的人,往往活動是各作各的。體育活動的話,我只喜歡跑步這類不須跟人家合作的……
總之,就算是在一群人當中,我也傾向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孤獨的狀態。這對我說很重要,就像是劃下一道界線,我的私領域決不讓人家進入,我不跟人家聊心事、不讓人家知道我在想什麼、我也懶得管別人想什麼……這一點連我太太都很有意見,但我就是這種人。
對我而言這叫尊重,尊重不是替別人著想,而是互相都不要越權替對方想,也不要麻煩對方。
偏偏這種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講是異端……
在我的立場,成為世界的旁觀者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這讓我保持創作能力,而創作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我呈現生命的方式。
結果這本書裡面羅列了一大票跟我同樣個性的人,這讓我突然感到輕鬆不少,畢竟雖然不在意,但背負了自閉、不合群、難以溝通之類評價幾十年,難得有本書幫我平反,感覺總是好些。
其實人的生活總有公領域跟私領域兩個部份。我說的私領域可不是指家庭生活這類,在我的分類裡這也是公領域,簡單說,跟「別人」有關係。真正的私領域是個人聖域,只有在孤獨的狀態下才存在。
那是一種完整的狀態,而對我這種人來說,這種完整狀態的維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但人類文化傾向歌頌群體,畢竟人類的生存依賴著群體運作,這一點絕對無從否認,但若因此妖魔化個體,我看倒是不必。但偏偏文化社會上都給了孤獨比較偏向負面的評價,但說實在的,如果有一天發明一種能直接用大腦上網的東西,而讓人類的心靈暴露在駭客入侵的危機之下,你願意嗎?
不願意吧!
對人來說,喪失孤獨--私領域的被侵犯,絕對是最恐怖的刑罰。
許多宗教都給罪人「自我無法存在」的最後審判,也就是第二次的死。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啊!本書其實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這類傷害,或者說是壓力。
而多偉大的創作都是在這種壓力之下產生的,以前『海瓊英雌傳』的作者李伍薰曾跟我說到,他跟我一樣都是在工作壓力越大的時候創作能力越強,顯然這是很有科學根據的。其實我爸當初因為叛亂罪被關得時候,也是他畫最多圖畫,而且我覺得水準最高的時候,現在他閒閒在家畫的圖反倒感覺比較無力啊……這話不能讓他知道。
孤獨是有力量的,佛陀悟道是靠自己冥想,可不是什麼撈錢的水陸法會。耶穌荒野四十天接受試煉,其實也是與心魔對抗,進而成為宗教大家。但人類不可能處在全然孤獨的狀況下太久,如何求取平衡,如何讓孤獨成為生命的進步力量與調節壓力的緩衝,對現代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坊間有很多教人靜心、打坐的書籍,但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孤獨的力量,這個力量源自於自我的滿足,重點在於自己的興趣,而不是方法,如果像我一樣對打坐沒興趣,打坐再久也沒用,但給我看幾個小時的漫畫我就活過來了啊!
呵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可名正言順的享受孤獨之樂了。
P.S. 感謝毛毛牙的心得!文中提到的狀況光是想到就讓人害怕,也讓小編突然覺得,或許孤獨是人類最寶貴的財產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