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開始。
這時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夏天暑氣漸退。但還未出現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俗語說「秋老虎」,就是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
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徵明顯。晝熱夜涼的氣候,對人體陽氣的收斂形成了良好的條件。處暑之時,人們的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穿著:
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體溫在秋天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睡眠:
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室內: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防病: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氣溫變數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人的風寒或風熱感冒。發病及時用食物療法恢復平衡。
飲食: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建議根據個人不同體質,選用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等食品,以達到調養身心的作用。要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癥狀。
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60%,過高過低都會感覺不舒適。由於秋天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小,其相對濕度下降,特別是空氣的相對濕度低於30%以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即時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發展為疾病。
以上內文轉錄自 大方廣網站 <處暑養生>
- Aug 22 Sat 2015 11:10
[健康道相報] 處暑養生之道-要注意溫差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