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脾胃虛弱的地下麵包

馬鈴薯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胃補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馬鈴薯甘而不膩,是一種健康的減肥食品,同時它還能刺激胃腸運動,促進排便,治療便祕;此外,馬鈴薯切片外敷,還能起到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補脾健胃又消炎的馬鈴薯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每種食物都有其獨特的功效,那麼除了食用外,馬鈴薯的養生保健功效如何呢?

 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著自然的五種形態,這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我們的祖先早就發現,食物的偏性與臟腑的偏性相對應,這其中,脾臟對應土,也就是說,脾的個性跟土很類似。「土」象徵著「中正」、「包容」,金太堅硬,水太柔弱,而土居中;心火在上,腎水在下,而脾居中,所以說,脾的秉性和土相吻合,所以中醫就習慣稱「脾土」。所以,具有「土」的秉性的食物就能補脾。馬鈴薯在中國部份地區又叫土豆,顧名思義,就是在土中生長的,它吸收了大地的氣息,食後能夠補益脾胃。其實,很多在土中生長的作物都具有補脾的功能,如山藥、胡蘿蔔等,所以說脾胃虛弱的人,要多吃「土」性食物。從食物味道的角度,馬鈴薯也是有益脾胃的。馬鈴薯味甘,入脾經,有強壯脾土的功效。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人來到這個世界後,飲食代謝,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最重要的器官就是脾,所以凡是飲食方面的疾病,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脾胃不和等症,都是由於脾出現了問題。經常吃諸如馬鈴薯、紅薯、芋頭等土性食物,會逐漸補強脾胃,使人胃口好,消化能力強,這樣,我們後天的給養才能充足,人才能健康。 

馬鈴薯雖然是甘味,但並不油膩,以馬鈴薯作為主食,既能充饑,又能避免吃得太油膩,所以馬鈴薯也被公認為是減肥佳品。如果想保持苗條的身姿,或是想減掉惱人的贅肉,那就不要每天大魚大肉了,熬上一鍋馬鈴薯粥,或是煮幾個馬鈴薯來吃,久而久之,不僅胃口變好,而且身上的贅肉也會不知所終。 

 對於老年人,馬鈴薯更是不可或缺。人上了年紀,脾胃虛弱,胃口也大不如前,而馬鈴薯性味溫和,易於消化和吸收。很多老年朋友患有便祕,排便困難,這是他們胃腸功能下降的緣故。而馬鈴薯可入大腸經,能刺激胃腸運動,增強其活力,使老年人順暢地排便,擺脫便祕的困擾。 

此外,馬鈴薯的「中和」之性還能解毒、消炎、止痛。很多醫生會告訴腮腺炎患者,用生馬鈴薯切成片敷在患處,就能消炎止痛;對於燙傷也是如此,切好的生馬鈴薯片貼在患處,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 

發芽的馬鈴薯不要吃 

發芽的馬鈴薯有毒,大量食入後對人體危害不小,輕者咽喉發癢、胸部悶熱、發高熱、上吐下瀉,重者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甚至休克。所以在挑選馬鈴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是發芽的。如果放在家中的馬鈴薯剛剛發芽,可立即去掉發芽的部分,先用冷水浸泡一下,烹製時加入少許醋,再高溫煮熟,毒素就可去除了。

 馬鈴薯養生保健食譜 

馬鈴薯汁,緩急止痛,通利大便 

取馬鈴薯一百二十克,蜂蜜適量。將馬鈴薯切碎,搗爛,絞取汁液,加蜂蜜調溶。每服一至二湯匙,空腹開水沖服。此方出自《食療本草學》。蜂蜜味甘性平,可緩急止痛;馬鈴薯味甘,入大腸經,有通利大便的功效,二者合用,既能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疼痛,還能促進排便,使人擺脫習慣性便祕的困擾。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出版的《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
八正文化邀請大家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調理寒性病症的小人參-薑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食慾不佳的小幫手-蒜頭
來一碗桂圓枸杞紅米粥,讓你養心安神補陰虛。

arrow
arrow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