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字,是「羊」加一個「食」字,所以養生怎麼養,吃羊就是養。因此羊肉不僅僅是古代的一種美食,也是一種養生保健食品。

羊肉,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中醫學認為,羊肉味甘性熱,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作用。《本草綱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 因此,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祛寒暖身,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禦寒能力,是冬令滋補佳品。羊肉還可增加消化,保護胃壁,幫助消化,很適合體虛胃寒者食用。 助元陽、補精血,驅寒進補佳品 。

羊肉具有什麼樣的養生功效呢?
在中醫看來,羊肉具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等作用。

我們先從羊肉的第一個功效—助元陽開始說起。元陽相當於人體的一個火源,人體要保持一個恆定的溫度,就需要這個熱源來提供能量。在中醫看來,羊肉屬於溫熱的食物,相當於一團火,所以它能夠給我們的身體補足能量。大家吃完羊肉後都會感到熱,特別是大冷天的吃點熱騰騰的羊肉火鍋後,這種感覺最為明顯,所以我們說它能夠「助元陽」。 

羊肉的第二個功效—補精血。這跟食物的歸經有關係,在中醫看來,不同食物歸經是不一樣的。在中醫看來,羊肉走的是腎經,而腎藏精血,所以吃羊肉可以起到補充精血的的作用。 當然,很多食物同時歸很多條經絡,羊肉也不例外。它不僅僅是歸腎經,還入心經、脾經、肺經等其他三條經絡。因此羊肉還具有補心氣、養心陽、療肺虛等功效,是一種極好的藥膳食材,非常適合用來做食療。 

怕冷不烤火,吃羊肉最好 

在現在的辦公大樓裡,常見到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的「冰山美女」,她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怕冷,四肢永遠是冰涼的,這類人最適合吃羊肉。因為羊肉具有溫養氣血,補益陽氣的作用。著名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婦女產後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其實,羊肉不僅補養性強,而且與牛肉相比,肉質細嫩,容易消化,因此體弱者、兒童、遺尿者,吃羊肉可以補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奶水少的產婦也可把羊肉和豬蹄一起燉著吃,通乳效果較好;另外,羊肉含鈣、鐵較多,對防治貧血、骨質疏鬆等有一定益處。 

冬季進補季節多吃些羊肉,抵禦風寒,強身壯體

「羊肉補形」,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羊肉中所含的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增加人體肌肉。有這樣一個人,功課緊張,睡眠不好,胃口差,身體日漸瘦弱,後來得一補養方法,日服一次,一個多月後身體逐漸健壯起來,睡眠變好了,食慾增加了,前後判若兩人。原來他只是每晨服燉羊肉而已。此法簡單易行,瘦弱者不妨一試。 綜上所述,凡身體瘦弱或病後體虛、年老體衰或氣血不足者經常吃些羊肉,特別是在冬季進補季節多吃些羊肉,不但能增加熱量,抵禦風寒,還可補養氣血,強身壯體。 

陰虛火氣大,少吃羊肉 

有明顯陰虛症狀的人,即大便乾燥,口乾,臉上經常長痘痘,舌紅,煩躁易失眠的人,最好不要吃羊肉。因為羊肉與牛肉、豬肉等比較起來,熱量更高,陰虛的人吃了以後,很容易出現面部潮紅、渾身發熱、呼吸急促、坐立不安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流鼻血。所以這類體質的朋友最好不要吃羊肉,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吃了羊肉身體出現不適,也不必慌張,可多喝水,多吃水果來降降火。 除了陰虛火旺的人,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均不宜食用羊肉。

山藥羊肉粥

推薦食譜:
山藥羊肉粥,吃走冬日的寒氣 

立冬過後,氣溫驟然下降。俗話說「秋收冬藏」,冬季是人體收藏的季節,這時候進補更容易吸收。所以這時,一碗香氣四溢並具有滋補功效的熱粥更成為人們冬季進補的首選。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出自名門的粥膳—山藥羊肉粥。 本粥出自《飲膳正要》。原料包括羊肉二百五十克,鮮山藥一百克,糯米一百克。首先將羊肉洗淨,放入沸水中汆燙去血水,切成小塊備用。再將山藥洗淨,切塊。最後再把羊肉、山藥一同入鍋,加水八百毫升,用小火煮爛,加入糯米煮成粥,每天早、晚溫過之後即可食用。 這款粥中的山藥可以說是健脾專家,《本草綱目》中就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而且它補氣是偏於健脾氣,不熱不燥;補而不膩,補而不滯,非常平和,是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良藥。羊肉甘溫大熱,可為我們的身體提供熱量。山藥羊肉粥結合了山藥、羊肉以及米粥三者的優勢,具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同時還具有治療寒性腹瀉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款粥屬於溫熱的粥類,且山藥有收澀的功效,因此胃熱以及大便乾結的朋友均不宜服用。 

以上內文摘錄自八正文化的《中醫生的養生餐桌》

八正文化邀請您一起把健康傳出去!

相關文章:

來一碗桂圓枸杞紅米粥,讓你養心安神補陰虛。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瓜果蔬菜篇》蓮的一身都是寶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調理寒性病症的小人參-薑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瓜果蔬菜篇》蓮的一身都是寶
《中醫師的養生餐桌 瓜果蔬菜篇》茄子是保護大小血管、消斑美容的健康管家
水果養出水靈人(1) 補血益氣 強健筋骨的瑪瑙珍果




arrow
arrow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