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十大迷思健康的10大迷思2

     

這篇「關於『健康』的10大迷思」不一定能獲得許多認同,但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想想,某些觀念,即便是主流觀念,一定是對的嗎?

迷思1. 疫苗可以讓人更健康 Vaccines make you healthy

國外有研究顯示,打了當年的流感疫苗,實際上會讓人更容易感染隔年的流感。(小編OS:雖然這個論點可能有爭議,但是大家自己看看疫苗的副作用就知道,疫苗和真正的「健康」絕不能畫上等號。)許多研究也顯示,增強自己的免疫力事實上會比打疫苗來得有效多了。

 

迷思2. 藥物能預防疾病 Pharmaceuticals prevent disease

體內平衡,免疫力強大,身心健康,自然能遠離疾病,不要把藥當成營養品吃。

 

迷思3. 醫生是「健康專家」Doctors are experts in health

醫生是專家沒錯,但別忘了他們研究的是「疾病」,不是「健康」。很多醫生甚至沒有受過營養學方面的完整訓練。

 

迷思4. 你對自身的療癒沒有置喙的餘地 You have no role in your own healing

我們都被教育說要聽「專家」的話(而這些所謂專家還可能只是藥廠的代表),結果就是把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交給冷冰冰的藥品、儀器和手術刀而已。

 

迷思5. 生病是因為「倒楣」或「先天不良」的關係 Disease is a matter of bad luck or bad genes

不小心感冒了,真的是因為倒楣剛好被傳染到嗎?容易得某些慢性病真的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基因不好嗎?每個人現在的身體狀況,都是長期生活、飲食習慣或情緒累積的結果,但西方醫學很少重視這一塊。

 

迷思6. 疾病篩檢就是在預防疾病 Screening equals Prevention

大家都聽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問題是,真正的「預防」,真正的「及早發現」應該是及早發現自己有哪些營養缺失和生活習慣、錯誤觀念會導致疾病,透過飲食和健康教育來調整,才能真的「預防」疾病,而不是靠「疾病篩檢」。更何況許多疾病篩檢的過程其實對人體有害,如乳房攝影和顯影劑等。

 

迷思7. 健康保險能保你健康 Health Insurance will keep you healthy

以保險的原理來說,保險公司為了少付點理賠金,應該會花很多心力在督促客戶變得更健康才對。可惜並不是。這套遊戲規則,說難聽一點,就是在賭你一定會生病。真正能讓你健康的,還是飲食和生活習慣。

 

迷思8. 醫院是讓人健康、療癒的地方 Hospitals are places of health & healing

大家在新年新希望中寫下「今年要健康起來」之後,會第一個往醫院跑嗎?並不是。你可能會開始運動、看養生書籍、學著自己作菜,但一定是等到生病了才往醫院跑,對吧?很多病人出院之後,不也要再花很長一段時間「療養」?當然了,急診室確實能救命,但慢性病到了醫院,很可能就是一條不歸路了。(套句我家老闆的話:有誰看過洗腎的病人洗到腎好起來的?有誰吃胃藥之後胃會好起來的?)

 

迷思9. 西方醫學才是「先進」的醫學 Conventional medicine is advanced

由於西方醫學是主流醫學,很多人常覺得西醫、西藥才「先進」,但其實西方醫學體系在整合性的身心療癒方面相當落後。越來越多人尋求另類療法不是沒有原因的。

 

迷思10. 做更多的研究,是為了要找出疾病的解藥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ind “cures”

醫院和藥廠必須有病人才能賺錢。治好一個病人就少了一個客人。很多所謂關於健康的研究其實是投入藥品的開發研究,做出更多的專利藥品。如果真的要促進健康,不是應該花更多經費和心力在飲食、生活和運動上嗎?

 (摘譯自:The 10 biggest health care lies in America)

   健康10大迷思-2

arrow
arrow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