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
原出處Ko͘-to̍k-siaⁿ


我回頭想起我原來的問題。
那個問題會將我所有的感覺、情緒、悔恨都濃縮在一個簡單的「是」或「否」裡面。
 

雖然我不認為一次的「不過關」就能決定一對夫妻必然的失敗,但它絕對是「警訊」。偷腥的案件那麼多,永遠都是女人受害。外遇這回事是這樣:男人在外面偷吃,被吃的是女人,幫忙擦嘴的也是女人,一旦發生問題,是女人與女人的戰爭,男人永遠是被原諒的那一個;若是女人在外面偷吃,被吃的還是女人,回來就必須被男人及社會給予嚴厲批評,吃她的男人發現不對就溜了。
 

我從來不喜歡徵信社的存在,感覺徵信社最後也只是用來抓住「外面的狐狸精」用的,而真正該被譴責的男性角色永遠都能逃過一劫。因此甫看到霍桑事務所的服務,我倒有點眼睛為之一亮。女人的價值不應是男人給予的。若真要肯定它,我想,因為它最終還是保護了女人。
 

沒有女人真正被吃掉,而委託人也因此獲得想要的資訊。如果吵一架能把事情講開,總比什麼都不知道還要來得有建設性;真相也許令人痛苦,但如果能因此決定這段感情的下一個方向,總比停留原地仍然痛苦一輩子還有意義;假若委託人吵架後選擇「包容」,彼此的感情也可能更堅定――前提是背叛的一方不會食髓知味――那麼也好,這個人你也看透了。
 

表面上看來珍妮佛似乎是以很自以為是的態度闖入他人的生活。但假若今天一對夫妻中有任一人對對方產生不信任,不管有沒有忠誠調查這回事,婚姻關係都已經出問題了,因此才更應該去尋找問題根源,然後解決它。是要共同弭平婚姻的傷痕,還是就這麼結束,都比處在不信任之中還好。不信任對方就不能信任自己選擇的婚姻,久之,連自己為何而選擇都無法解釋清楚,一但否定了自己,恐怕也註定成為犧牲的一方了。
 

就像艾莉絲一樣,我們當真認為她不去聽不去看、活在幸福的假象裡、讓自己躲在溫柔和順的背後說服自己一切很好,就一切真的很好嗎?或者可以問,她真的不知道嗎?有多少女人的青春就這麼葬送在自己努力偽裝的幸福裡?艾莉絲如此,柔伊也如此,到最後受傷的還是女人。
 

揭發了也好。畢竟問題本來就存在,是福是禍當事人必須自己去解決。婚姻雙方想要擁有真正的幸福,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而不應該是單方面努力的,尤其當這件事已然造成子女的心理傷害時。
 

能為自己的理想闖一片天,這是我最佩服珍妮佛之處。然而,我不懂為什麼珍妮佛必須將傑米視為靈魂的解脫。愛情本來就應該相互尊重,如果珍妮佛不能通過忠誠調查,為什麼傑米可以?他能在與珍妮佛一分手就立刻找到新歡,這樣的態度又如何呢?
 

珍妮佛對於自我的不確定塑造了這個角色的迷人之處,游移在背叛與理念之中,極為細膩的心理變化,讓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她的困惑。但是,這真的是道德的辨證嗎?
 

如果她能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憑什麼,要為了愛情而犧牲?如果愛情真能帶她脫離苦海,為何又會為愛所苦?有太多太多更值得探討的問題不只在珍妮佛的思緒裡打轉,也更在讀者的。然而在一切衝突點達到最高,事件倍感複雜而更應該繼續「追問」的時候,突然就沒了。
 

我不喜歡結局。總覺得有太多事情沒有交代清楚,或者,太直捷了當地為交代而交代了。
 

很難得前面那麼詳盡地刻畫珍妮佛的心理衝突矛盾與困惑,完完整整地將她塑造成一個難以理解的圓形人物,具有深度,且擁有完整且掙扎的自我意識,卻因為一個案子的衝擊、以及被甩事件,就能讓她思想與行為模式完全定型?甚至於在處理父女關係上,哭一場就決定原諒、決定自己的人生。反而應該更為密切的母女關係卻全然忽略?累積了那麼多的衝突到最後卻只單線進行,這號人物真不夠意思!更甭提案件裡的主角――蕾西竟在最關鍵時刻,連解釋也沒有。
 

另外再原諒我控訴一點:測謊機這回事也太玄了。雖說是天賦,偶一為之可以,被當成正式職業――還有國籍限定――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忠誠吾愛》一書的確是部好作品,到三一章之前,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及節奏,以及存在珍妮佛腦中矛盾的張力,無疑為故事的衝突與緊張感加分不少,甚至於在人性、道德、親情、友情、愛情的描寫與價值上,其鋪陳都令人非常著迷。但是稍嫌後繼無力,可惜了這樣一個故事架構。


我不曉得,恐怕因為我沒有讀過《忠誠檔案》而造成理解上的落差。總之,我會找到《忠誠檔案》好好看一回,補足我遺漏的故事。搞不好若我理解了珍妮佛與傑米的愛情如何可貴,我會願意回來修正我的論點。


不過我想,相信愛情的讀者們應該還是會很喜歡這本書,總體而言,這段愛情長跑的確有它非常吸引人之處。也許這也是它的特點:每個人都能在書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至於要用何種角度來觀看《忠誠吾愛》,不自己讀過是無法體會箇中滋味的。

 

P.S.感謝min的心得。在一片躂伐忠誠調查的聲浪中,出現一個支持者,真宛如一股清流一般,令小編感到耳目一新~至於珍妮佛為何要為了愛情放棄事業,小編的看法是,她的內心深處始終因為父親的外遇而有一個空洞,需要某種情感去填滿,原本她以為是幫助其他女人脫離苦海,後來才發現自己除了一廂情願以外,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的內心,把人生過好。因此這個結局反映的是珍妮佛這個人,換作其他忠誠調查員,不見得會有同樣的選擇。或許min讀了『忠誠檔案』,更徹底地了解珍妮佛這個角色,會有不同想法也說不定喔!!小編在此就不多囉嗦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