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Heero
原文出處新聞人Heero的推理&小說評論部落格

本書為八正文化出版社六月份出版的作品,這並不是本小說,為醫師安東尼.史脫爾寫於1988年的作品《Solitude: A Return to the Self》,也就是本《孤獨》的論文。史托爾醫師是「皇家精神科醫師學會」及「皇家文學學會」的資深會員,著作甚豐,《容格》、《精神治療的藝術》、《佛洛依德》等作品名稱,便可見其致力的研究方向、精神醫學。本作探究「孤獨」這個心理狀態,清楚地說明這並不是一種錯誤的、病態的行為,而是讓人忽略的,具有正面意義、沉澱昇華自我的境界。

現代社會其實相當否定「孤獨」這回事,一個孩童如果不喜歡與朋友一起玩樂、喜歡獨自作自己的事,便會被大人、同濟貼上「自閉」、「不合群」的標籤,直到整個學生時代,或許都會背負著這樣的壓力生活。然則,即便成為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或出了社會工作,倘若仍持續維持這種行為,肯定變成眾人眼中的「宅男」、「宅女」,其在台灣社會所代表的負面意義自不消提了!「宅男宅女妖魔化」的現象如此氾濫,確實令許多人忿忿不平卻又無法改變。確實,很多人也許是「宅」了點,不太愛出門、喜歡享受自我的時光,但絕不該被如此負面地解讀,就此意義來看,《孤獨》本作,說明了孤獨的美好,也是成功地救贖了喜愛孤獨感覺的「御宅族」們了(當然,這裡所指之御宅族,並不是原意的otaku

孤獨是什麼?沒有個明確的解釋與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個負面意向大於正面的辭彙。就連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之自閉症,別稱也叫做孤獨症。但值得探討的是,自閉症的症狀,社交能力缺失與溝通能力缺失,其實並不見得適用於所有孤獨人的身上。一個人享受孤獨喜好孤獨感覺,不代表他沒有社交的能力、溝通的能力,但不知不覺間這樣的辭彙便結合在一起,也造就了孤獨的負面意義。也因為週遭眾人的懷疑、質問,讓眾多孤獨的人懷疑自我的行為,對自己失去了自信。

但讀過本作《孤獨》,確實有種茅塞頓開之感。本書共分為十二章,探討孤獨的能力及用處。一個成熟的人,既能與人建立平等的成熟關係,也能獨處。換句話說,能夠享受孤獨、寧靜獨處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極端一點比較,那些混在一起吵吵鬧鬧的女學生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成熟的孤獨嗎?)

另外在第十一章「第三個時期」,作者以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家、文學家作品風格的變化過程說明,藝術家創作年齡夠長時,其作品風格可約略分成三期。前兩期作品勢必會受到老師或前輩的影響,到第三期或晚期,會較專注於比較需要孤獨冥想的作品,比較不關心與他人的溝通,貝多芬及李斯特晚期作品都呈現此種變化。但同時這一時期的作品,卻也是建立他們永垂不朽地位、自我獨一無二價值的證明!就像馬丁庫柏評論貝多芬晚期音樂的話:

「毫無向聽者讓步的跡象,一點也不想抓住聽者的注意或維持聽者的興致。作曲者只與自己溝通或凝思想像中的現實,可說是邊想邊說出聲,只關心自己思想的純粹本質及音樂的過程,思想本身與這些過程也常常無法分辨。」 

這證明了,孤獨是塑造最高價值的必經過程,孤獨是對自我人生的省視,經過漫長的思考後而昇華到達的境界,正因有孤獨,才擁有更高水準的藝術展現與心靈素養啊。我們再從武俠小說的觀點來看,孤獨不也是崇高的境界?楊過終究是靠著那令人黯然消魂的情殤培養的孤獨,練就比肩五絕高手的本事;決戰金輪法王之時,喪失了孤獨心境的他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武功水準。武俠小說常見的「閉關療傷」、「深山練功」,再再說明了修行時獨處的重要,維持孤獨心靈的必要。就連武當張三豐、全真王重陽這樣的武學巨擎,晚年也靠著離群索居的生活,邁向更高的「登仙」境界,這是中國老祖宗們傳承下來的,不僅是行俠仗義的傳說,更是昇華自我的先人智慧啊!

《孤獨》就是這樣一本看似繁瑣難懂,實則簡單易讀且深具哲理的心理學書籍。不僅可讓因為喜好孤獨而遭人誤解的現代人閱讀,更適合作為教科書,讓莘莘學子真正體會孤獨之定義,孤獨之內涵,當你能真正理解、享受孤獨的境界之時後,你便能活的更快樂開心、讓孤獨引領我們發揮潛能及創意,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呢。(講的好像是新興宗教一樣...XD

 

P.S.感謝Heero精彩的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