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開到荼蘼花事了

作者:開到荼蘼花事了

 

「溫柔尚在,寂寞永生。」歌手王菲在〈將愛〉這首歌的最後如此唱道。像王菲這樣的大明星,除了家人和朋友之外,還有許多媒體、路人和歌迷等人在關注著她,照理說她應該很難會有時間是一個人獨處,遑論是與「孤單」、「寂寞」等詞彙聯想在一起。但正如同王菲自己對歌詞的解釋,一個人就算談戀愛、結婚、生子,你愛的和愛你的人不時陪伴在你身旁,在你心中一定還會有一個地方是孤寂的,那個地方只有你自己能參與,只有你自己存在而已。

 

看到這裡,我們必須好好來理解一下「孤單」、「寂寞」和「孤獨」這幾個相似的詞彙。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網站來看,「孤單」指的是單獨無依,或者人單勢孤、力量單薄等,較為強調一個人的狀態;「寂寞」是寂靜或孤單冷清的意思,較著重於氣氛上的感受;至於「孤獨」則有孤立無援或孤單寂寞的涵義在裡頭,感覺上綜合了前面兩種狀態。無論是哪個字詞,我們絕對不會將之使用於正面的描述,例如:「獨」居老人、不甘「寂寞」、一意「孤」行。這些詞彙總會使人往負面或消極的方向去思考,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合群的觀念,連成績評量都分為德、智、體、群、美五科,唯有五育均衡發展的人才稱得上好學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群體所組成的社會中,不可否認,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現在的公司企業講求的是團體合作表現,學校裡也經常會有小組報告或運動會等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所要突顯的不外乎是一個人如何能和諧地融入群體,創造出加乘的力量。然而,我們需要因此壓抑自己的存在,甚至否定「一個人」的價值嗎?在這本由精神科醫師作家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1920-2001)所寫的《孤獨》中文版書封上,有這麼一段話:「人類很容易疏離自己最深處的感受與需要,唯有『孤獨』可以讓我們深觸內在世界。」為了生活在這個社會,為了迎合大眾的想法和觀點,我們在無形中慢慢拋去自己原本的面貌,忘了自己是誰。誠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公開的樣子與私底下總會有所不同。」因此,近年來瑜珈、禪坐和靈修等逐漸風靡於現代男女,透過這些個人的活動過程,人們得以隔離於外界之外,和自己的內心做深度對話。「孤獨」儼然成為一種新時尚運動。

 

有鑑於人們已被洗腦,認為唯有追求親密的人際關係才是幸福之源,而忘記孤獨的正面力量,安東尼‧史脫爾醫師揉合眾多知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的論述,分析孤獨的各種成因和影響,並列舉古今中外的偉大科學家、作家和畫家等,在自己領域有傑出表現,甚至影響至今的傑出人物為例子,說明孤獨並非那麼一無可取,讓人了解生命的意義並不完全是由人的關係組成,而且沒有親密關係的生命也有其旨趣,那就是興趣的培養

 

仔細想想,當你喊著:「好無聊喔!」或者感到寂寞難耐時,是因為身旁無人陪伴孤獨一人,還是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多數人總把「孤單」、「寂寞」和「孤獨」弄混在一起,認為由於孤單或孤獨而引起寂寞之感,然而這是截然不同的狀態。當「孤獨」的時候,代表你是獨自一人,但並非無事可做。像是藝術家在創作時,經常都是孤獨一人待在工作室中忙碌。像是我現在正孤獨一人坐在電腦前,完成這篇心得分享。像是你獨自一人盯著螢幕,逐字逐句閱讀這篇文章。這些情況都可稱上是「孤獨」的狀態。由此可見,其實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刻是「孤獨」的;與此相對,「寂寞」所傳達的則是不同的感覺。當你沒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或者生命的重心無可依靠時,那便會感到深切的寂寞。由此可見,如果你的生活有一個寄託的重心,或者隨時保持追求興趣的熱度,那麼根本不可能產生寂寞的感覺

 

當你約略了解「孤獨」異於「寂寞」之後,接著便來認識其強大的正面力量。安東尼‧史脫爾在書中舉出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讓我們他們的成就幾乎可以歸功於「孤獨」。幾年前有一部由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主演的喜劇電影《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Miss Potter2006),其中的波特小姐即是英國知名童話作家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她的童年生活幾乎沒有任何玩伴,也沒有人發覺她需要這些樂趣,因此包括兔子、老鼠、蝙蝠和蝸牛等寵物就成為她唯一的朋友。然而,正因為這些與動物長時間相處的經驗,波特在日後的創作中,總是以活靈活現的動物為主角,更因細膩的筆觸而大獲好評。除此之外,「孤獨」可以讓一個人更為專注在某件事情上,許多藝術創作者往往因此犧牲了人際關係而成就永垂不朽的作品。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對待愛人滿紙情長,實則保持距離的模式即為一例。

 

作為一本心理學書籍,安東尼‧史脫爾旁徵博引來襯托出「孤獨」的正向面,書中眾多的專有名詞和學說或許會讓人感到退卻。然而,《孤獨》並非如此不近人情的一本書,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從小我就習慣於一個人去做所有事情,對於團體活動能避免就盡量避免,因此曾被師長以「獨善其身」在學期成績單上作評,而父母也常說我「孤僻」或「獨行俠」。其實,我並非刻意不接近人群,也不是不想將自己交付群體,只是更為享受獨自一人的時光罷了。孤獨不是罪,無法享受孤獨才是一種罪──辜負了身為一個人的個體


P.S. 很精彩的心得文!不過「無法享受孤獨才是一種罪」的說法極端了點,可能會引來口水戰(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八正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